中国政协报|用“中国速度“诠释生命至上
中国政协报 | 用“中国速度“诠释生命至上
把一个诸如会展中心、体育馆等的大场所,改造成符合标准的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传染病医院需要多长时间?方舱医院给出的答案是29小时。
决策的过程则更为迅速——从建设方舱医院的建议提出,到建议被中央拍板并正式开建,不到半天时间。
时钟要回溯至2月3日。
上午,王辰院士首先向湖北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方舱医院的设想。获得支持之后,王辰和武汉市李强副市长即刻去选址,确定了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以及武汉客厅等地可以建设方舱医院。下午,在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上,王辰又向中央指导组建议建设方舱医院,中央指导组当场拍板。晚上9时许,方舱医院正式开建。
首批方舱医院共有三个,其中由洪山体育馆改建的武昌方舱医院和由国际会展中心改建的江汉方舱医院,建成都仅用了29小时。这速度,对很多建设参与者来说,开始心里并没底。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就是其中一位。
2月3日晚上10点,胡豫接到了同是政协委员的王辰院士的电话。电话中,王辰请他带领一个医疗团队赶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协助建设方舱医院。抵达后胡豫才知道,将由国际会展中心改建的江汉方舱医院,需在当晚完成设计,第二天施工,第三天收治病人。
“我当时觉得任务很重,因为对方舱医院没有概念,但疑问却有一大堆。床位哪儿来?病人病情恶化如何抢救、转诊?后勤保障谁来做?所有首先能想到的问题都是难题。但我们最后愣是只用了29个小时,就把一个空荡荡的大厅,改造成了一个拥有1564张床位的方舱医院。”胡豫介绍。
这29小时,对所有参与建设的人来说,都是为生命而拼命的29小时。
因为,启动建设方舱医院,正值武汉疫情最严峻之时——当时日新增病人甚至达到几千人,定点医院一床难求,上万轻症病人被挡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上。这些得不到及时收治的患者,成为了疫情蔓延的源头。因此,中央提出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工作方针,方舱医院就是为了落实这一方针而推行的创举。
2月3日晚上,接到洪山体育馆改建任务时,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师谢琥刚刚初步完成雷神山项目。眼睛里充满血丝还没有来得及休息的他,跟家人丢下一句“这是去救命”,便二话不说拿起了车钥匙,奔赴了“新战场”。
“2月4日上午要完成布局,同时设施要摆放到位,48小时病人要入住。”这是谢琥接到的项目指示。而当时,现场除了两张图纸,没有任何办公设施,电脑画图再交给施工方显然已不现实。于是谢琥就带领项目团队,将图纸铺在地上开始现场画图。通宵奋战,第二天上午9点,项目就完成了现场放线,施工全面铺开。
作为感染管理专家,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2月3日深夜抵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面对可能引起医护人员和患者交叉感染的图纸规划初稿,陆群提出了“在展览馆外的广场上搭建板房,作为医护人员的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展览馆内只作为医疗区使用”的建议,被当场采纳。
武汉客厅也是首批方舱医院的院址之一。媒体记者探访该地时曾这样描写:这里原本是一个集会展、娱乐、演唱会于一体的大型空间,在2月3日时还基本一个人影都没有,只能偶尔看见对面金银潭医院下班的医疗队成员从广场穿过;2月4日,这里已经遍布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穿着各种不同颜色和图案工作服的人们进进出出,景象一片繁忙。
2月5日晚上,武昌方舱医院和江汉方舱医院均准时开诊;2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也正式收治患者。至此,两三天时间里,首批3个方舱医院迅速提供了约4600张床位。共计不到3周,又有13个方舱医院建成。16个方舱医院累计提供了1.3万余张床位,1.2万多名患者先后在这里隔离、医治。
媒体和网友将方舱医院的建设形象地比喻为“中国速度”。胡豫则认为,除了“中国速度”,方舱医院还彰显了各方配合的“中国力量”。国际社会则评价,方舱医院让全球见识了“中国智慧”。
这的确是众志成城的智慧成果。16家方舱医院,用最少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改动,最快速地扩大了收治容量,并切断了社区和家庭遍布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实现了“床位等人”。到2月20日,也即首批方舱医院开舱14天后,武汉市出院人数首次超过了新增确诊数,疫情蔓延的水龙头被拧紧了。
“中国速度”不只体现在方舱医院的建设过程中,也书写在方舱医院的使用过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方舱医院建成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队员及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迅速团结起来,克服适应期的种种困难,让方舱医院短短几日,就成为了轻症患者的“大社区”。在这里,患者既能够得到医疗和生活照护,也能开展基本的社会活动。在这里,广场舞迅速跳起来了,书读起来了!
武汉渡过疫情难关之后,方舱医院也由中国走向世界。但也有部分国家因为没有理解方舱医院在隔离、分诊、重塑医疗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所复制的临时医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有人没有理解,在中国,方舱医院能够书写中国速度、凝聚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是因为秉持了一种深入民心的发展理念,它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文字|中国政协报记者刘喜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政协报|用“中国速度“诠释生命至上
相关推荐
- 坚守初心使命 履行责任担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全力投入疫情防控
- 院校举办2019年机关归档业务培训会
- 委党组对院校党委主要领导作出调整 曾益新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 Cell: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细菌天然免疫应答新机制
- 输血所党委组织开展2018年“七一”党性教育活动
- 科学谋划“十四五”,奋力推进院校事业发展——院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新华社记者采访院校援鄂抗疫检测队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移动P3实验室
- 护理学院举办安全员培训班
- 血液病医院抗击疫情齐动员,措施严密保平安
- 院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
- 整形外科医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
- “我们欢呼雀跃,又鸦雀无声;深感无力,又重燃希望……” ——这封感谢信讲述了生命最难也是最美的重生
-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发布新型病毒疫情追踪和救治查询应用
- 喜讯!我校梁乃新教师(团队)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 基础所举办2019年度 “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消除火灾隐患”主题安全教育培训
- 致敬“杂交水稻之父” | 院校团委组织悼念袁隆平院士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再次入选全国“百强报刊”
-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回应武汉疫情防控焦点问题
- 从我做起,抗击疫情——再致协和医学生的一封信
- “尊科学济人道,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民众求福祉”——王辰校长在协和医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的讲话
新闻公告
- 院校召开新提任机关处级干部任前集体谈话会 08-31
- 院校召开发展史编修领导小组会议 08-30
- 抗耐药结核新药OTB-658启动临床试验 08-26
- 院校召开2021年秋季务虚会议 08-26
- 中国医师节 | 致院校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慰问信 08-18
高考招生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