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百期,校媒起点——“新时代校媒的机遇与转型”论坛暨《南国燕园》100期特刊发布仪式举行
今年,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高等教育对于科技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擎与支撑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所高校,也是北京大学唯一一所异地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结合北京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深圳改革创新的城市氛围,致力于探索大湾区内高校校园媒体协同创新,发出青年声音,助力大湾区建设。
2018年11月17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燕新闻社主办的“新时代校媒的机遇与转型”论坛暨《南国燕园》100期特刊发布仪式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举行。此次活动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刊《南国燕园》出版100期为契机,邀请专家学者、重量级媒体人与粤港澳地区高校校园媒体代表,并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倡议。来自北京大学、深圳知名媒体、周边兄弟院校的领导嘉宾,以及《南国燕园》历任主编、粤港澳地区校园媒体的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南燕新闻社指导老师王可佳、2018级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学生吴星莹主持。

活动现场
寄语报纸百期:媒体前辈探讨校媒使命与发展方向
活动开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谭文长致活动开幕辞。谭文长幽默地表示,北大深研院是在“村里办大学”,但正由于这样特别的环境,南国燕园与周边、与深圳都有紧密的联系。他介绍了深研院的学院设置、办学成果以及异地校区宣传工作特点。他希望在座校媒人能借此机会多交流,共同开拓校园媒体的新路径。

谭文长致辞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少诚对《南国燕园》第100期特刊发布和粤港澳大湾区校园媒体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期待南燕新闻社和兄弟高校的媒体同仁通过本次论坛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传播新时代的声音、适应国际化的潮流、探索融合式的发展方向,发挥校园媒体育人功能,讲好湾区大学集群发展的中国故事。
立足当下,回首来时路;百期已至,仍是少年心。活动中,《南国燕园》举行第100期发刊仪式,谭文长、胡少诚与《南国燕园》的四任主编——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原副院长、《南国燕园》创刊主编张虹,《南国燕园》前主编、广东方圆城更新产业副总裁张国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南国燕园》主编牛宏伟与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南国燕园》前主编张凌一起上台,共同启动《南国燕园》第100期特刊发布。以“记录历史、传播北大”为主旨,这份报纸见证了深研院的一路发展,也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国燕园》第100期特刊发布
上午,围绕校园报纸、校园媒体以及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活动设置了两个圆桌沙龙,高屋建瓴,启迪后辈。在“校报的使命与职责”议题中,沙龙邀请到张虹,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清芬报》主编夏广志,《北京大学校报》副主编张宁,张国梁,牛宏伟,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理论办公室副主任靳戈参与讨论。沙龙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两办副主任燕山主持。沙龙中,各位嘉宾讲述了自己与校园媒体的缘分,以及办报的故事。透过校报,可以看到学校教学、科研和各项活动的缩影,把握学校发展的脉搏。校报既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实质载体,也发挥着“育人”的思想教育功能。

“校报的使命与职责”圆桌沙龙
以“校媒、大学与城市”为议题的第二个沙龙由深圳广电集团时事评论员、传播学博士谈浩渊主持。沙龙邀请到张凌,光明日报深圳记者站站长严圣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记者站高级记者郑柱子,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秘书长、深研院教育基金会负责人陈云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传媒专业助理教授刘阳参与讨论。嘉宾们表示,得益于深圳这座新兴城市,传媒行业展现了独特文化氛围,而大学与城市,由小而大,共存共生。而对于“纸媒会不会消亡”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沙龙中也出现了一种声音:报纸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像其他事物一样有生命周期,可能有低潮期和爆发期,但仍未消亡。

“校媒、大学与城市”圆桌沙龙
发出青年新声音:齐聚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粤港澳地区13家高校校园媒体,会上,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燕新闻社联合南方科技大学学生新闻社共同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的倡议。南燕新闻社社长殷建峰在倡议书中表示,“以青春笔触,记录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青年成长轨迹”,希望在未来探索校媒发展的模式与方法,协同共享校际信息和支持性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大湾区校媒合作交流活动。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13家来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校媒代表参与倡议仪式,并一起发出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的口号:汇聚校媒力量,发出青年声音,承担社会责任,共建湾区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倡议仪式
下午的活动中,各家校园媒体上台介绍使命目标、机构设置以及作品成果,并围绕“新媒体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与“校园媒体的角度与温度”等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在校媒介绍后,活动特别邀请了新华社记者白瑜进行点评。白瑜分享了她学生时期参与校媒的经历和她多年的媒体经历,希望校媒人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最后她以胡适先生“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寄语大家未来要更加努力。

“新媒体时代的校园媒体转型”校媒沙龙

“校媒的角度与温度”校媒沙龙

白瑜点评
最后,与会的各位嘉宾与校媒代表参观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论坛也在余晖落日下画上圆满的句点。100期既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起点,未来,《南国燕园》将在致力打造异地校区宣传全媒体平台的过程中,探索更具时代使命的创新之路。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校媒联盟将以此为起点,加强粤港澳地区校园媒体互动交流,服务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

大合影

部分校媒代表合影
?
编辑:山石
责编: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报纸百期,校媒起点——“新时代校媒的机遇与转型”论坛暨《南国燕园》100期特刊发布仪式举行
相关推荐
- 人民医院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创新高
- 蔡奇在北京大学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会议中心真情服务迎新生
- 生科伊成器课题组实现新型RNA修饰m<SUP>6</SUP>Am甲基转移酶的鉴定
- 推动学科建设,助力健康未来——2018北京大学国际护理论坛院长论坛召开
- 赛项目,增友谊,凝心聚力促发展——校园服务中心举办首届文体比赛
- 【2018迎新】用态度、速度、力度和温度服务好新生——校园服务中心全力做好2018迎新工作
- 【2018迎新】直击研究生迎新现场!(组图)
- “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系列讲座——意大利国家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谈中意经济关系
- 【我爱我师】邓小南: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1994:迎接新世纪的辉煌——记北京大学跨世纪人才工程
- 北大网事我知道:2018级新生网络安全和网络素养教育讲座举行
- 北京大学院系人事干部专项业务培训举行
- 北京大学召开2018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议
- 新闻出版智能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计算机所召开
- 校园服务中心召开2018年退休职工座谈会
- 聚焦双循环 探究国家发展新格局——北大国发院第五届国家发展论坛举行
- 国际关系学院组织学生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北京大学2019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
-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校开学典礼暨向心学习小组创建首场讲座举行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