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本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的多元进路2018学术论坛举行
2018年11月18日,医疗、人本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的多元进路2018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报告厅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共同主办。全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及媒体、政府部门、医疗和公共卫生部门近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介绍了学院健康传播专业的设立过程,分享了学院在健康传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探索情况与所面临的问题,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胡百精教授作了题为“通往公共理性的健康传播”的致辞。胡百精指出,随着知识生产和意见的多元化,健康议题的公共空间已经形成。他以家族群中的谣言为例,提出谣言可以是倡导社会行动和对话的动力,通过各领域的对话,才可能成就公共理性,这种公共理性将提升健康在社会整体价值安排中的地位。

在主旨演讲环节,来自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中国)的田懋一博士梳理了我国卫生管理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筹资体系三方面的情况,并展望了移动健康在医疗健康体系中的未来。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孙昕霙教授以糖尿病和控烟为例,讨论了健康传播如何促进行为改变的问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袁晓如研究员分享了可视化技术在医疗健康和公众传播领域的应用。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教授用最新的数据分析论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个人健康管理的新特点,分析涉及到医疗健康APP的使用、健康信息获取、健康管理的结构等多个方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孙少晶教授从健康传播的概念和面临的问题入手,全面梳理了中国健康传播30年以来的学科轨迹和议题语系,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主旨演讲后有四个分论坛,嘉宾与参与者们就有关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中国健康传播:困境、对策与前景”,由中国传媒大学董关鹏教授主持。董关鹏首先发表报告“5G时代来临前医院传播的困境、对策和前景”作为引言。随后,中国传媒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郭晓科分享了如何借由修正后的社会信任生成系统模型,分析媒体与社会信任的关系。中国传媒大学唐远清教授讨论了中医药科普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从藏医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媒体如何呈现藏医申遗这一事件,并讨论了文化争夺的相关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文学院王红漫教授讨论了健康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等问题,进而分析了全球卫生治理与健康传播可能的工作。最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宜珍副教授分享了台湾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的发展,介绍了台湾在处理医患关系问题、控烟、促进锻炼等方面的经验。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生命、身体、叙事与沟通”,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祝帅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首先从哲学角度讨论了健康传播问题,提出健康传播应该有健康洞察力,唯有豁达的生死观才能带来通达的健康观。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郭莉萍教授分享了叙事医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与健康传播,讨论了叙事医学与健康传播的共通之处,提出叙事医学对医患沟通和健康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娟教授分析了HPV疫苗的媒体呈现,讨论了在不同类别的报道中相关信息的呈现特点。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副教授则从网络社会资本的角度讨论了新媒体技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维佳副教授回顾了中国健康传播的发展历史,提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构筑的健康传播经验值得总结。祝帅在分论坛最后提出了广告学与健康传播相结合的构想。

分论坛三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新传研究员主持,分论坛主题为“媒介、信息与网络社会资本”。分论坛中,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王秀丽副教授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结核病的传播,讨论了当前结核病传播的困境,分享了结核病传播的案例。刘新传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张晨,以北京市的雾霾威胁为例,分析了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风险感知及其对行为的影响。武汉大学吴世文副教授关注伪健康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媒体中伪健康信息和纠正性信息的分析,提出可以将伪健康信息视为社交媒介、情感媒介和权力媒介。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蒋少海助理教授则讨论了互联网上医患沟通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提升其使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也夫博士分析了疾病和医疗题材在中国电视媒介中传播知识和共享意义的两种话语再现模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静教授回顾了我国健康传播报道话语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报道中科学伦理的重要性。

分论坛四的主题为:“开放的健康传播研究”,由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秦美婷副教授主持。在本分论坛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马超博士以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王一帆分别从不同角度梳理了全球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脉络。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任天浩讲师基于对康复医学传播的田野调查,讨论了医疗组织内的传播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照君副教授基于2017年合肥居民健康信息调查的数据,分析了社会人口、社会资本与移动互联网媒体健康信息信任的关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皇甫铮博士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例,讨论了身体如何成为社会交往的主体。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公文副教授关注了子女和父母间健康信息的传播。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院孔清溪副教授以广誉远、云南白药等传统中医药品牌为例,讨论了互联网时代中医药品牌的创新问题。秦美婷从强关系网络入手分析了健康信息的可信度问题,并对健康信息的传播提出了加强可理解性、分层次传播等建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专业硕士生高大蕊和厦门大学江宜珍副教授运用情景法在厦门模拟推动老年友好城市策略,分析了其对心理资本和幸福感的影响。
论坛最后,来自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儿童医院等机构的嘉宾与其他参会者就健康传播的实践、媒介素养的提升、医疗卫生宣传从业者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许静在论坛结束时总结道:“北大健康传播专业刚办两年,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体现主体性,希望今天在这个论坛上迈出的一小步,会带来健康传播未来发展的一大步。”

编辑:白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医疗、人本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的多元进路2018学术论坛举行
相关推荐
- 力学缘 力学情——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书籍《师道心语》出版
- 北医三院乔杰团队在Mol Cell发文报道人类卵泡发育过程基因表达调控规律
- 口腔医院党委组织观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
-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高端系列讲座”启动 郝平作首场讲座
- 文研院“丝路研究与北大人”展览正式开幕
- 【国家教学成果奖巡礼】田野里开出美丽的花朵——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 未名博雅,欢迎你来——北京大学2021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
- 中美专家论坛在深举行 助力大湾区创投稳步发展
- 饶毅和方方课题组合作发文报道视觉变换的基因分析研究进展
-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正式获批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
- 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北大国发院第三届国家发展论坛举行
- 北大机关老师参加“一二·九”师生歌会 唱响《长江之歌》
- 【改革先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钟南山
- 2018年北京大学重要新闻回顾
- 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北京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 北京大学举办2019年外国留学生及专家新年联欢会
- 信息学院刘譞哲副教授获2018年度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
- 【花絮】北大2018珠峰攀登报告会上的小趣闻
- 物理学院肖云峰/龚旗煌课题组在微腔非线性光学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博雅美谭”美育系列公开讲座开幕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