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西部二十载 青春放歌新时代——北京大学举行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座谈分享会
12月15日下午,“燕行西部二十载,青春放歌新时代”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座谈分享会在新太阳学生中心B101报告厅举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宝剑,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校长陈生祥和校内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历届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共聚一堂,回忆燕行西部的奉献岁月,展望研支团20周年新起点新征程。
活动在纪录短片“燕行西部——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中拉开序幕。校团委副书记王一涵简要回顾了北大研究生支教团20年的发展历程和育人成果,并围绕项目办建设、志愿者培养和“支教团+”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报告了北大研支团的未来工作规划。
四名往届支教团志愿者代表讲述了自己的支教故事与感悟。第二届青海分团志愿者关欣表示在支教地的生活经历让自己能够更坚强、豁达、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同样在青海支教的第五届志愿者冯楠讲述了她与支教地学生多年来保持联系、彼此成就的故事,认为一年支教经历为自己烙下了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底色。


在新疆服务期满后又志愿延长一年到西藏支教的邵子剑围绕志愿者对当地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合自己作为选调生在上海基层锻炼的经历,提出“关注远方、关注基层、关注国家,永不屈服困难,永远保持奋斗,哪怕前路只有微光,也会充满前行的希望”的观点。第十九届新疆分团的刘继是研究生支教团历史上第一位赴南疆地区服务的志愿者。他讲述了自己主动申请到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支教,在当地不断克服困难,探索国语教育新模式的故事。


陈生祥作为支教地学校代表表达了对北大研支团的感谢,对志愿者们的教学能力、服务态度和开拓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

张朝晖回顾了北大志愿服务的历史,对20年来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向北大青年学子致敬。他指出,研究生支教团起到了激励青年知识分子永远跟党走的作用。志愿者应通过这一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化一年奉献为一生信仰,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展望未来,张朝晖希望北大研支团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开拓工作视域,回应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做党的理想信念的传播者。

与会师生认为,志愿者的奋斗和坚守是时代精神的缩影。20年来,北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像胡杨一样扎根大地茁壮成长,像篝火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河源一样接力奋斗传承不息,把党的事业当做一代代支教人的信仰和追求。继往开来,新一届支教团成员应当以历届优秀志愿者为榜样,砥砺求真、躬身力行,成长为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圆梦新一代。
活动还设置了特别的惊喜。正在西部教育一线服务的第二十届支教团从千里之外为第二十一届支教团寄来了信件,也为研支团20周年送上了一份充满温度的祝福。第二十一届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在现场拆阅了自己收到的信,场面十分温馨。读信之后,李照青作为第二十一届支教团志愿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两位支教老师在自己心底种下了一个深深的支教情结,让她在获得学术保研资格之后仍然坚定决心报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一生难忘的事”,将北大研支团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往届研支团代表为第二十一届研支团成员授徽,张朝晖、陈宝剑为第二十一届研支团代表授旗。


为纪念研支团20周年,志愿者们创作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歌《一年·一生》。“一年奉献无悔,更加坚定信仰;一生同学少年,并肩前行路上”,在嘹亮的合唱声中,分享会结束。

分享会结束后,部分参会人员在新太阳学生中心251室对如何加强研支团志愿者培训和培养、社群建设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扶贫公益事业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探索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未来的发展方略。

背景资料:
自1998年起,北京大学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由团中央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组建了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北大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已经走过了整整20个年头,20年间累计派出333名青年志愿者分赴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宁夏、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开展335次支教扶贫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视为志愿公益和基层服务工作的创新点,依托学校、服务地、共青团、社会公益组织等多个平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了一批关注度高、持续性强、意义广泛的品牌项目。新疆分团发起的“言传远疆”项目,紧密结合服务地双语人才优势和公益组织技术设备优势,向南疆地区远程输送汉语教育资源,累计受益千余名民族学生。青海分团发起的“西部愿望”游学团项目已经成功举办26期,共有400余名学生、5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游学项目,并通过游学报告会覆盖辐射西部当地学校约5000名同学。河北分团依托校友资源,为服务地捐建3所博雅图书馆、10台电脑和7000余册图书。内蒙分团发起的“爱在眼里,Eye 在内蒙”的青少年近视防治公益项目,筹集到800副镜框、400副镜片和配套镜盒、镜布,给孩子们重现了一个清晰的世界。西藏分团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拉萨中学Zhang Foundation晓苓助学金”项目,向拉萨中学宏志班的同学提供课外资料费用、生活补助以及奖学金,累计受益人数达600余人。这些品牌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当地师生带来了切实的帮助。
在北大研支团发展的20年的过程中,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个人。第一届志愿者蒙晓燕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张振东、宋文轩、潘援、邵子剑先后荣获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的事迹也得到了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20年爱心接力,青春与梦想同行。如今,第二十一届支教团已经整装待发,一年西部行,一生西部情,北大人将用热情与汗水在未来继续书写属于北大人的青春篇章。
编辑:白杨
责编:麦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燕行西部二十载 青春放歌新时代——北京大学举行研究生支教团20周年座谈分享会
相关推荐
- 第23期“青年空间”分享会:如何破解“海草式”上网
- 徐显明教授主讲北京大学2018年秋季“形势与政策”首场报告
- 翦伯赞同志诞辰120周年暨《中国史纲要》出版55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
- 校领导参加第四届大学社会责任高峰论坛
- 工学院刘谋斌研究员受邀担任国际期刊EABE副主编
- 岁月有痕 爱心长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开展“临终关怀”志愿服务
- 国关学院院长贾庆国教授率团出访美国
- Adobe来了,“双一流”建设再添利器
- 心理中心第八期一杯心茶活动举行
- 工学院邹如强课题组在制备负载有单原子金属位点的三维多孔碳骨架复合材料及其氧还原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潘伟贤访问北大
- 【国际文化节】中外侠客 以武会友
- 北大校办产业2018年度工作总结交流会举行
- 【北大人在深圳】陈难先:在“文化沙漠”种一棵树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敏华教授获2018新京报“年度匠心影响力人物”大奖
- 青年研究中心召开专题研讨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创新实践:2018年度“网络新青年”登台新年晚会
- 北京大学第45期干部研讨班结业座谈会举行
- 第三期“一杯心茶”活动举行
- 物理学院综合指导课优秀指导教师、本科生科研优秀指导教师、人才选拔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举行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