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大学 > 新闻公告 >

2018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在北京大学发布

2018-12-28 0 新闻公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12月24日下午,“2018中国电视掌声·嘘声暨新书发布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本届“掌·嘘”共评选出五个“年度掌声”、一个“年度嘘声”和一个“特别关注”。此外,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打造的《中国电视:掌声·嘘声——2011-2017经典案例》一书也在活动中首发。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主办。

?
活动现场

每年冬至前后,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都会聚集一批媒介前沿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一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当下公共事件的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见解,给出评论,做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发表具有北大气质的学术观点。

出席本次论坛的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和评委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中国青年报》原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陈小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刘昶,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陆小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时统宇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张志君。此外,本届获得“掌声”的节目代表及往届获掌节目代表等众多传媒业界精英也齐聚北大,共赴这一年一度的北大电视之约。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青在线、腾讯新闻等十余家媒体对本次活动予以图文、直播报道。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主持。俞虹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一年一度的“掌生”评选最难之处在于获奖名额十分有限而入围节目又精彩纷呈、各有所长,实在难以取舍。为弥补因奖项数量所限而造成的遗珠之憾,今年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别制作了16期微信公众号推送“2018好节目回头看”系列。今年的“掌声”“嘘声”和“特别关注”的评选经历了四轮严格公正的筛选,最终得以选出最具学人视角和北大气质的评选结果。

?
俞虹致辞

“年度掌声”向本年度有突出业界影响、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在公共事务中有特殊贡献的电视实践致意。一个细节、一期节目、一种探索、一次突破、一类影响,均在鼓掌之列。本届论坛共评选出五个“年度掌声”。

第一个“掌声”致以北京卫视的《向前一步》。《向前一步》将政府官员、平民百姓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你来我往的对话和沟通中化解了诸多社会矛盾。谈及如何让利益冲突如此激烈的双方能够各自“向前一步”,节目监制、总制片人邵晶表示,城市治理和基层工作涉及市民的根本利益,的确面临着很大的难题,如何进行调解?《向前一步》的节目团队从当事人方面下功夫,深入了解当事人的心结,努力找到打开心结的钥匙,与他们进行敞开的对话,从而解决矛盾。

?
(左起)陆小华、邵晶、李潇(《向前一步》制片人)、刘昶共同发布第一个“掌声”

陆小华认为,做好这类节目的核心是尊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诉求,让他们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刘昶表示,这档节目代表着社会沟通渠道的拓展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进步。俞虹表示,《向前一步》不仅是民生新闻与电视问政类节目融合创新的向前一步,也是主流媒体做好政府与民众沟通桥梁的向前一步,更是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用好媒体、提升理政能力的向前一步。

第二个“掌声”给予《焦点访谈》2018年12月6日的报道《这医院 有连环套》。该期节目曝光了长春和美妇科医院诱导胁迫患者消费、手术台上临时加价等问题,展现了《焦点访谈》作为一档老牌节目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再次出发。陈小川评价《焦点访谈》的这种变化重拾了节目初创时的锐气。

?
(左起)陈小川、敬一丹、车黎、孙杰发布第二个“掌声”

《焦点访谈》总制片人孙杰将“掌声”看作一种激励和鞭策,他认为《焦点访谈》近来的变化还要归功于管理者将舆论监督的权利重新交给主流媒体。作为《焦点访谈》的前主持人,敬一丹感慨道,舆论监督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否坚持,考验着记者的专业性和初心,老百姓期待着《焦点访谈》有锋芒。

谈及传统新闻节目如何年轻化,孙杰和敬一丹认为这期节目在新媒体上的良好传播效果代表了年轻观众的回归。《焦点访谈》编导车黎则表示,很高兴在北大看到这么多关注和热爱电视的年轻学子,希望更多年轻的新鲜力量加入新闻一线,组成更有朝气和战斗力的团队。

俞虹提出,不论是《向前一步》还是《焦点访谈》,都植根于改革开放40年背景下更加开明自信、敢于直面问题的领导者所提供的土壤,能够让不同的声音都有所表达,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第三个“掌声”花落山东卫视“生态商”养成节目《美丽中国》。节目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以全新的理念和传播方式创新讲述环保故事,倡导全社会加入生态环保的行列中。

?
(左起)时统宇、胡韶红、吕昉、刘昶发布第三个“掌声”

《美丽中国》制片人吕昉介绍,节目中环保人物说的话都是最务实的语言,讲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讲述最美丽的中国人为绿色环保做出的努力,这是节目最可贵的地方。《美丽中国》总制片人、山东卫视副总监胡韶红向北大和电视研究中心的关注与认可表示感谢。她认为,《美丽中国》体现了山东广电的媒体责任与担当,希望这样的选择能够让中国电视越来越美丽。

时统宇称赞山东台做电视安静不闹腾,在中国电视的娱乐化浪潮中坚守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刘昶认为,《美丽中国》以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满满的正能量,也期待未来节目能在环保的专业领域做得更加深入。

第四个“掌声”致以人文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该片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展现和解读这所具有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的大学,深刻挖掘历史风云中的西南联大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精英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和人文修养。

总导演徐蓓分享了《西南联大》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先生在西南联大管理事务中的“让贤”虽被一些人所误解,但却成全了西南联大的成功。1937年南迁时北大教务长郑天挺与其二女儿的故事,也曾令摄制团队深受震撼。

?
(左起)白岩松、徐蓓、李裔群(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西南联大》出品人)、张志君发布第四个“掌声”

白岩松也谈到自己看《西南联大》哭过多次,他认为西南联大是中国永恒的主题,西南联大的精神需要更多后人来传承,他提议云南省委宣传部可以在西南联大这一题材上继续深耕创作。张志君提出这样讲述中国教育史奇迹的纪录片可以与教育电视台开展合作。俞虹表示,《西南联大》是一部有气质的纪录片,它的干净、宁静与简洁与那个时代大师们的精神气质十分吻合,将掌声给予它,也正是因为西南联大与北大的历史渊源,今日的北大与中国教育都需要继续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

最后一个“掌声”归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国家宝藏》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情绪,有时空穿越、有演绎带入、有现实意义,它使文物不再冷冰冰,博物馆不再死气沉沉,文化不再只是远方。

?
(左起)张同道、于蕾、毕波、尹鸿发布最后一个“掌声”

《国家宝藏》总导演兼制片人于蕾认为,综艺节目最好的地方就是能把无趣的事变得有趣,《国家宝藏》发现了中国有价值的文化,并把这看似无趣的内容以观众喜爱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也正是节目团队为央视打造文化引领力所作出的努力。分集导演毕波则分享了自己通过做节目发现身边国宝的故事,希望观众都能将走进博物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尹鸿认为《国家宝藏》改变了央视的气质,改变了做电视的人,也改变了看电视的观众,它把国宝背后的故事传达给大家,对文化传承起到推陈出新的作用。张同道指出,用活泼多样又富于文化的形式将国宝展示出来,让年轻观众通过国宝感受文化魅力,是这个节目极具价值之处。俞虹谈到,《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时就已经走进北大进行了跨学科视域的研讨,目前播出的第二季依然非常精彩,值得继续期待。

?
中心研究员与全体嘉宾合影

“年度嘘声”关注本年度电视及拓展领域中所出现的媒体责任意识缺失,传播过程中的失语、失真、失度、失衡等问题,发出学界独立的警醒之声。今年的“年度嘘声”聚焦收视率造假现象所折射的媒体商业竞争底线缺失问题。

2018年9月16日,导演郭靖宇在微博发文揭露电视市场收视率造假现象,在业界引发轩然大波。俞虹指出,收视率造假的问题由来已久,正是因为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社会反响所具有的指标意义,使很多机构和个人打它的坏主意,开始造假。郭靖宇事件时至今日似乎不了了之,这起事件的真相在哪里?我们该怎样面对?业界需要一个答案,公众需要一个说法。她认为,这起事件无关宏旨,而在于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底线失守。市场是终端,执行者是关键,政策制定者是监管,整个链条中,最应向其发出嘘声的是执行者。在执行者层面可有多种选择,但可惜的是,他们选择了突破底线的做法。

?
(左起)白岩松、时统宇、尹鸿、张同道、刘昶讨论“年度嘘声”

现场研究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讨论。尹鸿认为,收视率本身并非万恶之源,但滥用收视率、收视率造假则会严重破坏行业发展,是我们嘘声真正的指向。时统宇提出,收视率造假近年来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针对这一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严格的调查和处理。张同道认为,收视率造假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电视行业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也涉及文化和法律问题,我们要从大处着眼认识问题,从小处着手解决问题。俞虹表示,期待从管理者的角度,科学构建电视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对底线的制约。刘昶用一句话精炼总结了大家的观点:做人要有底线,做媒体更要有底线。领嘘人白岩松指出,收视率造假这种欺骗行业、欺骗观众的现象被揭开导致了不信任,但这样才能使信任真正开始重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向收视率造假现象发出嘘声,正是因为此时的不相信是相信来到身边的开始。

?
(左起)白岩松、陆小华、敬一丹、陈小川发布“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对本年度电视及拓展领域中,国内外突出的优质内容和业界动态、媒介融合的最新趋势等前沿性议题给予特别关注。本届的“特别关注”聚焦电视在政务公开方面的积极努力。

俞虹谈道,说起电视政务公开,就不得不提2003年非典时期中央电视台对时任北京市长王岐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吕厚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三山”的专访和各级电视台的广泛报道对防治非典和政务公开的推动作用,不得不提2008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两周后媒体对汶川地震的及时全面报道。2018年是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15周年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在政务公开的历程中,电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推动作用。如今,我们在十九大会议上、在全国两会期间,看到了日益成熟的部长通道、代表委员通道和越来越多的新闻发布会直播,感受到越来越透明的政务公开。她希望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能在推动政务公开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与传播作用。

敬一丹向大家推荐了白岩松近期关于政务公开的节目《走向公开》,她认为今天政务公开的大背景值得获得关注和掌声。陆小华指出,不仅是电视,政府网站和各类互联网媒体以及政府官员自身的努力,都对政务公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小川提出,媒体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对政务公开的推动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期待北大的学子能开展相关研究。白岩松认为,新闻报道具有最大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其实就是舆论监督,媒体推动政务公开正是为了保证百姓的知情权。他同时指出,政务公开仍处于起步阶段,希望电视研究中心的特别关注成为政务公开新的助推力。

从2011年开始,“掌·嘘”以其学人的纯粹而特立独行,生而烙下北大的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过去七届“掌·嘘”共评出掌声34个,嘘声8个,特别关注7个。

在“掌·嘘”步入第八个年头之际,电视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电视:掌声·嘘声——2011-2017经典案例》一书。书中选用了“掌声”15个、“嘘声”3个、“特别关注”3个作为经典案例。每个案例从“掌嘘实录”展开,和主创采访录、特聘研究员暨评委点评篇章一起,解析创作奥秘,评点内容精义,构成了史料与评论、过去与当下、主创与评委、学生与专家等不同层面的丰富表达与多元呈现。

?
《中国电视:掌声·嘘声——2011-2017经典案例》书影

这本满载“掌·嘘”七年厚重积淀的新书在第八届“掌·嘘”现场正式发布。俞虹作为主编,阐述了这本书的成书理念和编辑架构。她认为,这本书的产生,得以将流动的活动、碎片的记录、感性的印象通过文字的方式留存下来,让“掌·嘘”在反复阅读中扩展它的意义价值。这本书写给中国电视,写给中国电视的创造者、思考者和关注者。

?
高秀芹致辞

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集团总裁高秀芹女士代表出版方致辞。她对“掌·嘘”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认为“掌·嘘”的独立精神和对所有参与专家、嘉宾、同学的尊重,正是北大独立批判和兼容并包精神的最好体现。她回顾了这本书从俞虹的一个想法到如今顺利出版的过程,认为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做好电视的书,更是一本走心的电视价值之书。

?
?
中心研究员向往届获奖节目代表赠予新书

参与书中案例访谈的往届获奖节目代表也重返“掌·嘘”现场,见证新书的发布。2013年掌声节目《开坛》制片人、主持人郑毅作为往届获奖代表对“掌·嘘”新书发布送上祝福。他讲述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和与“掌·嘘”的缘分,并对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和全体电视同行致以敬意。(文/李田 图/张雪明 甄玥琨等)

编辑:白杨

责编:山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18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在北京大学发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