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交叉,高端对话——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举行
2019年1月6日,“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本届论坛共有11位生物交叉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作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4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900名师生报名参会。

论坛现场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何仁喜介绍了本次论坛筹办情况,对演讲嘉宾与与会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

何仁喜致辞
首场报告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隋森芳院士主讲。隋森芳介绍了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历史,剖析了该领域取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介绍其团队利用该技术对红藻的藻胆体捕光蛋白复合体进行结构解析的工作,为其他生物超大复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参考。

隋森芳作报告
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教授作了题为“全脑网络连接的高分辨光学成像”的报告。该团队掌握了能够将完整鼠脑进行高尔基染色的方法,通过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单细胞三维成像,得到了完整大脑的神经元分布结果。团队通过建立基于荧光的显微切片断层成像技术,实现了对于鼠脑单个神经元轴突的长距离追踪,揭示了新型成像技术对于生命科学的推动作用。

骆清铭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徐国良院士介绍了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酶介导的DNA氧化的调控。研究发现,小鼠受精卵DNA由Tet家族酶选择性地氧化和去甲基化,而Tet酶介导的氧化去甲基化对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标记的清除是必需的。同时,徐国良还介绍了在低等真核生物中Tet同源蛋白的研究结果。

徐国良作报告
北京大学的李毓龙研究员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分享了新型可遗传编码的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通过“小鸟学唱歌”等研究实例展示了神经递质探针的应用前景。李毓龙通过报告展示了该工具在时间、空间上对于神经系统复杂功能研究的重要作用。

李毓龙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康乐院士阐述了他在昆虫体色变化和昆虫防御天敌方面的研究。该团队发现蚱蜢的体色和一种调节红色色素的蛋白有关,因该色素而产生黑色体色的蚱蜢可以形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此来对天敌产生威胁。

康乐作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以“新时期的稻之道”为主题讲述了我国水稻的研究现状,张启发的研究将遗传资源、育种和基因组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对水稻基因功能的研究开发出“绿色超级稻”。另一方面,张启发从科学角度分析了“双水双绿”的互生互利新模式,为当前的水稻种植提供了新颖的方法。

张启发作报告
出席本次论坛的报告嘉宾还有来自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陈佺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张宏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陈春英研究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栗占国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江研究员。各生物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不同学科与生命科学融合的成果与进展,与会人员积极提问,与嘉宾们就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交流提问

合影
百廿北大,学术为先,秉承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学术精神,借助科学前沿交叉、融合创新之时代形势,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持续为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师生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以加强各领域间的联络。通过高端对话,思维碰撞,实现不同领域方法的借鉴和思想的互相启发,共同解决生命科学顶尖难题。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得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指导与支持。
附录: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报告嘉宾(按照演讲顺序排序)
隋森芳: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中国生物冷冻电镜终身成就奖,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骆清铭:海南大学校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陈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2011年获第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徐国良: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张宏:中科院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3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李毓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获2018年勃林格殷格翰研究员奖。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科院十大杰出妇女,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栗占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康乐:河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张启发: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等。
刘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2014年获杰出青年基金。
?
编辑:凌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前沿交叉,高端对话——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举行
相关推荐
- 岁月有痕 爱心长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开展“临终关怀”志愿服务
- 北大王红漫教授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作主旨演讲
- 新闻出版智能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计算机所召开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保卫部党支部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
- 全国高校第一!2019新当选两院院士公布,北大7人入选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1990:未名湖连中南海
- 【2018青春足迹】付出爱心 践行责任 收获成长——药学院赴山东滕州开展安全用药科普调研实践活动
- 北大领导班子赴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
- 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培训课程“北大本科教育发展之路”开讲
- 【改革先锋】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
- 郝平率团访问香港
-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举办“2018年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8迎新】深研院2018年新生开学营活动落幕
- 国际最新版儿童青少年晕厥诊治指南发布 北大医院杜军保、金红芳教授为责任作者
- 人文学部召开座谈会
- 新闻与传播学院开展南门读书会线上经典导读活动
- 地空学院常燎研究员与合作者在过去全球变暖期海洋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继续教育学院在圆明园校区开展消防演练活动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