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2日第1版?要闻】

孟二冬(左)同家人在一起。(杨明方摄)
编者按:今天我们刊登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在支教、治学、做人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孟二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计名利,在新疆支教期间一心扑在教学一线,表现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甘坐冷板凳,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求真务实,在学术上成就卓著。他的敬业精神正是我们的社会着力弘扬的精神,他的学术品格正是我们的社会亟待光大的品格。
“他是一个能坐得住的人,他的心能沉得下来,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都动摇不了他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副主席袁行霈先生称赞的这个人,叫孟二冬。
12月11日上午,北京地区气温零下四五摄氏度。年近七旬的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北五环外一个北大教师住宅小区,探望与他相识相知25年的学生孟二冬。
今年48岁的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前不久刚做完第三次食道肿瘤手术。看着正在接受化疗的得意门生孟二冬瘦削的面孔,袁行霈先生既心疼又欣慰——他为自己的学生一年之中经受了三次大手术的折磨而心疼,也为孟二冬意志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而欣慰!
支教:强忍病痛,坚守讲台
去年春,孟二冬在新疆支教时,病倒在讲坛上。
2003年非典期间,孟二冬在日本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期满后,回到北京大学。回国还不到一年,当教研室负责人找他商量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的事儿时,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支教任务。2004年3月1日起,孟二冬来到石河子大学中文系,进行为期8周的支教工作。
去年3月8日,孟二冬到新疆支教的第二周,他的嗓子开始沙哑。他以为是咽炎,坚持每天上课。可是,他的嗓子沙哑得一天比一天厉害,还常伴着剧烈咳嗽。他去了校医院,每天打针、吃药,仍然坚持上课。同学们发现,课堂上孟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后来不得不用麦克风。校领导和老师请他休息几天,等嗓子好了再上课,他却微笑着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除了给石河子大学中文系2002级138名学生讲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他把多年研究的心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同行们。此外,他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与中文系的教师座谈,为推动石河子大学中文学科建设出谋划策。
4月17日,在老师们的再三要求下,孟老师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立即给他做了“禁声”的医嘱。可是,第二天他又站到了讲台上。
按照支教安排,4月26日是孟二冬给同学们上的最后一课。孟老师嗓子沙哑得更厉害了,并不时伴着阵阵咳嗽。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但同学们都知道,孟老师是在强忍着巨大的病痛。许多同学的双眼噙满了泪水……
下课的铃声响了,孟二冬讲完了最后一课,在热烈的掌声中踉跄地走下讲台。
孟二冬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完成了每周10学时的教学任务,中间没有休息一天。
下课后,孟二冬来到校医院。诊断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恶性肿瘤挤压着他的气管,使他难以发声;挤压着他的食管,使他难以下咽。医生要求孟二冬立即住院。
5月2日,孟二冬被紧急送回北京,在北大医院胸外科进行首次手术治疗,手术进行了近20个小时。
治学:坐冷板凳,做真学问
孟二冬两年前才搬进现在这个90多平方米的新居。此前十几年,他们一家三口一直住在北大校园内的“筒子楼”里。他的爱人耿琴老师说,老孟一直舍不得离开那座“筒子楼”,就是因为离北大图书馆近,去那儿查资料方便。
1980年,孟二冬从安徽宿州师专毕业后留校任教,其间有幸到北大中文系进修古代文学,开始师从袁行霈先生。1985年,孟二冬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袁行霈先生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孟二冬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初创的烟台大学任教,担任烟台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91年,孟二冬又考取了袁行霈先生的博士生,1994年毕业后留在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任教。从1994年到2001年初赴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之前,孟二冬一直兼任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秘书,是袁行霈先生的得力助手。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告诉记者,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完成那部具有重大史学文献价值的专著《登科记考补正》,孟二冬几乎每天与馆员一起上下班,成了北大图书馆古籍善本室最忠实的读者。
《登科记考》是清代学者徐松所著的关于古代科举方面的名作。1994年,孟二冬查找了大量资料,发现此书内容存在大量缺误。于是,他开始对这一著作进行研究和整理。孟二冬花了7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上、中、下三册,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2004年,这部专著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得到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近些年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写这部著作时,孟二冬翻遍了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相关古籍。经过大量艰苦的研究,仅科举的人数就比原著增加了一半。他付出了大量心血,得到的稿费却只有3万元。就是这3万元,他还全部换成了著作,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学生。
袁行霈先生说,做学问特别讲究用第一手资料,孟二冬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研究功底非常扎实。他洋洋4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从《中国诗学通论》到《千古传世美文》,从《陶渊明集译注》到《中国文学史》,都像他的为人一样厚实可信。
孟二冬在北大并不是一个孤例。十几年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了编写《糖史》,就曾数年如一日地“泡”在北大图书馆古籍善本室里。孟二冬这种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正是对北大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受社会上名利浪潮的诱惑,大学里确有一部分老师忙于社会活动,到校外讲课捞外快,还有一些老师热衷于攒畅销书赚钱。凭孟二冬的学问,也有不少地方以高额报酬请他去讲课,但都被他推掉了。他的爱人耿琴说,这么多年,老孟从没拿过一分额外的报酬。
北大新闻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赵为民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在目前的社会中,功利思想严重,浮躁之风盛行,而孟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部身心都扑在教学科研上,甘于寂寞,敬业奉献,这正是目前应该大力弘扬的一种高尚精神。
做人:尺璧不宝,寸阴十金
当得知孟老师患了重病,新疆石河子大学许多师生被他的毅力和精神感动。他教过的138名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个精致的留言簿,每个学生都写上自己的祝福,寄给了病榻上的孟二冬。
孟二冬在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时教过的日本学生也自发地聚在一起,叠了好多千纸鹤寄给孟老师,并集体在慰问信上签名,遥祝孟老师早日康复。
今年国庆节前,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同学们自发地捐款2881.40元,托回京休假的北大支教老师带给孟老师。看着同学们一元、一角地凑起来的2000多块钱,孟二冬和他的爱人很感动,但他们一分钱都没动。
病榻上的孟二冬心里一直惦记着新疆的同学们。他知道,那里急缺图书资料,就让爱人去刻录了200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准备送给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和同学人手一张。他还准备让自己的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讲座,顺便把同学们的捐款捎回去还给大家。
在北大,他所带的研究生们讲起孟老师,个个眼圈红红的。2005级硕士生蔡丹君同学说,就在9月10日孟二冬第三次做开颅手术前一天,她去医院看望他。孟老师从病床上坐起来,语重心长地给这位新弟子上了第一课。从治学到做人,从生活到理想,孟老师娓娓道来,一直谈了一个多小时,根本就不像一个第二天就要做开颅手术的人。蔡丹君动情地说:“我从孟老师身上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已经博士毕业的曾祥波说:“孟老师为人宽厚,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他做事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打算得少,为别人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说。孟老师曾经为我写过几封推荐信,却一直没有提起过,还是别人说起我才知道。”每次想到这些,小曾的心里都泛起一股暖流。
孟二冬病重住院后,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他经常写的八个大字是“尺璧不宝,寸阴十金”。他用《千字文》中的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珍惜时间、爱惜生命,要在有限的时光中做更多的事情、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的坚定信念。
袁行霈先生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孟二冬为人清正刚毅、治学勤勉踏实。他待人诚实,非常值得信赖;做学问一是一、二是二,绝无花架子。”一向以道德和文章的统一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袁行霈先生,深为自己有这样的弟子而自豪。
原文题目: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2日第1版?要闻)
编辑:凌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
相关推荐
- 科维理研究所江林华课题组发现早期宇宙中最大的原初星系团
- 【我爱我师】段燕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王红漫教授“健康老龄化”系列研究入选中国智库索引“优秀成果奖”
- 新媒体研究院召开2018年度虚拟机构年检汇报交流会
- 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3篇论文入选2017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 医学部与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签署合作协议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暨校规校纪培训大会举行
- 宁夏2019年选调生招录暨人才引进政策宣介会举行
- 工学院张艳锋研究员课题组在二维金属性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可控制备和物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勇当爱国励志奋斗者 争做求真力行圆梦人”——北京大学第十三期学生骨干训练营分赴深圳市和抚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开展社会实践
- 北京大学王恩哥/江颖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PRL报道物理学院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杨学林、沈波课题组关于氮化物半导体掺杂研究重要进展
- 【回眸40年:《人民日报》看北大】2018: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 献礼北大百廿 蝉联团体冠军——北大在首都高校第十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斩获佳绩
- 北京大学推荐和接收2019年免试研究生工作正式启动
-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召开携手抗疫视频会议
- 圈层融入与生态开放——第27期“青年空间”工作分享会举行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因太极·更北大——第四届北大“铁骑力士”杯太极拳交流赛举行
- 北京大学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研讨会暨2018年工作总结会举行
新闻公告
- 中央第六巡视组向北京大学党委反馈巡视情况 09-05
- 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08-30
- 北京大学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 08-20
-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08-06
- 芯怀天下 集成梦想——北京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07-16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07-01
高考招生
- 北京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北京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招生章程(2013) 08-05
- 北京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北京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