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丝绸之路多功能循环农业与生物资源循环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2018-11-23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倡议,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11月19日至20日,副校长罗军宣布丝绸之路多功能循环农业与生物资源循环科技创新联盟在我校成立。

  旱区生物质能研究中心主任陈少林教授主持成立大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Madhu Khanna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郁飞院长、经济管理学院赵敏娟院长等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南志标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伊利诺伊大学Steve Long教授,美国生态学会副主席、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与生物产品创新中心主任Evan DeLucia 教授,荷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Andre Faaij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发来了贺函。

  联盟成立后,由我校主办,旱区生物质能研究中心、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格罗宁根大学理工学院共同承办的“丝绸之路多功能循环农业与农林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国际研讨会召开。中外学者就如何实现多功能循环农业发展,促进生物经济、生物资源科学、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Madhu Khanna、Dokyong Lee、J. Theo M. Elzenga、Sanderine Nonhebel、Schmoll Monika、Todor Markovic、Ekaterina Astashova、Jianfeng Wu、Jean-Etienne Bassard等来自美国、俄罗斯、荷兰、法国、奥地利、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联盟合作成员代表作了学术报告。来自新疆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涉农院校以及校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代表涂振东、Johannes Liesche、徐炳成、吕欣、曾为、崔红利、李冬兵、姚义清、方浩等也在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

  中外专家认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多功能循环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科间交叉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针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过度农业所带来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加强跨学科的经济、生态以及农业和生物科技的系统分析和研究,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合理统筹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林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会专家指出,多年生牧草或能源草有助于缓解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生态功能弱化以及氮磷污染物释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日益严重的问题。与会专家同时提出了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科技创新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联盟理事会达成了合作共识,拟定了合作交流机制建设方案。联盟成员之一《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在87种农学类国际期刊中排名首位(ISI期刊应用报告),也是中科院SCI一区期刊。他们的加盟有助于加速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科技的跨学科交叉汇聚,提升多功能循环农业和生物资源循环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本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编辑:张晴     终审:郭建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丝绸之路多功能循环农业与生物资源循环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