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工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西工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2020-05-30 0 新闻公告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

西工大新闻网5月30日电(记者 高莹)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通过他们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表达诚挚问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和期待重托。这一回信,在西工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强的干劲、更大的勇气,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创新创造、奋斗建功。

航空学院教授郗恒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国家在科研上正在从‘跟随追赶’向‘超越引领’发展。习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当前,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面临很多的“卡脖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这就需要我们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在自己的学科方向上勇于开拓、攻坚克难,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前沿方向上做出我们的贡献!

航天学院教授凡永华: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我们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科技强国、创新引领发展,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航天人,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着力攻克核心技术,勇攀科学技术高峰,继承老一辈科学家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发扬“载人航天精神”,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航海学院副教授张飞虎: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更应牢记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传承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坚定创新自信迎难而上,秉承“敢为人先 攻坚克难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航海精神,做一名出色的航海人,在着力攻克技术难关,坚持创新理念,始终忠诚于祖国海防事业的同时,做好教师本职工作,注重人才培养,聆听学生声音,育人为先、脚踏实地,为祖国成为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学院教授介万奇: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深受鼓舞。习总书记指出的“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优化和完善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构筑新的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对于在当今国际和国内大变局、新环境下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材料学院研究员宋强:学习了习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令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应将不断创新作为,承担起祖国与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坚持创新自信的道路上,敢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敢于啃科研中的硬骨头。同时,应积极投身建设开放融合的大平台和营造开拓探索的研究氛围,为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创造条件。未来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更加需要我们青年一代主动作为,坚定自信,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祖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

机电学院院长、教授朱继宏: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机电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实践“天工开物,飞天巡洋”的大国重器精神,在疫情期间我们坚守家国情怀初心,秉承科技报国使命,积极投身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一流学科建设与评估工作中,投身大飞机、长征火箭、高超飞行器等大国重器的科研实践中,投身广西融水、陕西白水等地科技和教育扶贫中,投身抗击疫情、守护家园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强化了责任担当。

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吴慈航:振奋!鼓舞!在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后,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光荣使命。现阶段,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而国内环境逐渐向好,除了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外,无声战场上的科研工作者也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愈发认识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作为一名博士生,我将牢牢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立足学校国防特色,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学校发展、行业进步、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审稿:雷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西工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