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陀螺:科技之光照亮强军之路
“高教授太厉害了,自从他来到激光教研室,好像一个分界线,我们这些跟着参加实验的人,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一步。”好友丁金星在谈起高伯龙初到实验室的贡献时,笑容满面。
1970年,学校前身哈军工迁往长沙。南迁后第二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小纸片交给学校。
1975年,高伯龙加入激光陀螺研究室。当时,由于我国在国际上遭受技术封锁,研发进展并不顺利,核心技术迟迟未能取得突破。在全国十几家单位多番尝试后都被迫放弃的情况下,高伯龙下定决心向这一难题发起冲锋。
他废寝忘食地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带领团队在食堂改建的破旧狭小实验室中改制仪器;听说大理石膨胀率低,年过半百的高伯龙推着板车就去了工地,一车车大理石废料成了他“淬火”的材料。
1978年,高伯龙率领课题组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激光陀螺实验室原理样机。这一成果解决了大量理论和技术问题, 为进一步研制、生产激光陀螺奠定了基础。
但把原理样机转变为实验室样机,是向使用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之一,高伯龙带领团队在研制成功原理样机后,又马不停蹄地转入实验室样机的研制工作。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完成转变,其面临的创新问题如大象吃天无从下口。这一过渡阶段,需要解决镀膜及其相关的一系列技术与工艺难题,以我国当时的设备和工艺水平,要想迈过这些“沟沟坎坎”难上加难。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底有多难。
当时手工打磨一个激光环形器上的小孔,就需要半个多月时间;一项关键技术难题,徘徊了一年多才找到解决方法;缺少激光高精度检测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造……
最艰难的时候,他每天在实验室的工作时间超过15个小时,加班时长多达1500小时,凭着这股拼劲,高伯龙率领团队,终于攻克了镀膜这一技术难题。
从物理原理到技术路线、从原理样机到实验样机,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设备和器件被研制,高伯龙瞄准激光陀螺这一世界难题,30年终于磨一剑,40余年终于做大做强,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为我军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激光陀螺:科技之光照亮强军之路
相关推荐
- 把命运理解得如此透彻且洒脱——读《我与地坛》
- 抗洪一线最美毕业照
- 国防科技大学隆重举行2021级学员开学典礼
- 雷锋,到!他们将党史课堂搬到“线上”
- 实习感悟:我与廖班长
- 如何处理官兵心理问题?专业医师来解惑!
- 今天,我们向祖国宣誓!
- 校长黎湘检查指导国际关系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新训工作
- 花式表白!教师节他们这样过
- “自己嚼的馍最香”,千余篇理论文章见证科大学员自我教育新景象
- 学校领导慰问节日期间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
- 回程高铁上,他出手救人
- 国防科大本科毕业学员用歌声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 2021军营网络安全宣传周 | 提高防范,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 太强了!这支学员大队把海天精神熔铸到每名官兵血脉中
- 国防科大成为军队唯一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 国防科技大学2020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无军籍本科学员)正式发布
- 他跟随陈赓上战场!
- 科大,这一次离别,我们用了四年完成......
- 国防科大教员荐书:为你的新年“加足火力”!
新闻公告
- 国防科大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03-16
- 国防科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03-16
- 3.15来了,来看军校学员自我“打假” 03-16
- 国防科大召开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专题会议 03-14
- 直接当军官!国防科技大学等你来 03-14
- 离家 03-14
- 品味成长 03-14
- 致敬!国防科大的“她力量” 03-09
高考招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08-05
-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体检标准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