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 走上远望6号,触摸大海星辰的故事
日前,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6号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奔赴太平洋,执行远望号船队的第199次海上测控任务。
40多年来,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的远望号测量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相继建成的“远望七子”个个都是“千里眼”“顺风耳”,截至远望7号已是世界顶级水平,犁波耕浪间创造了一项项海上测控奇迹,取得了海上测控成功率100%的成绩。
今天,在“世界海洋日”之际,让我们走进国防科大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某教研室讲师谭文锋,通过他的航海日记了解海上航行的点滴故事。
正月初四当天,正值疫情最紧张的时刻,我从山东老家乘坐飞机赶往江阴,为远望6号船的精度鉴定任务提前做隔离准备。
谭文锋在远望6号执行任务
我所在的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某教研室为远望系列航天测量船研制的高精度船姿船位导航系统,在远望7号、远望5号和远望3号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精度高、性能可靠、维护方便”是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对我们研发出来的系统给予的评价,每次新系统正式应用前教研室成员都需要对其性能和精度进行鉴定,此次6号船的鉴定任务落到了我的头上。
远望6号掠影
飞机到达无锡后,基地便派车将我接往江阴。由于疫情原因,一路上经过多次严格检查后的我被安置在隔离点接受24天的隔离。2月20日,隔离结束,我终于登上了远望6号船。
航行中的远望6号
任务期间,我主要负责试验数据处理以及协助软件操作等工作。远望号船体巨大,正常情况下晃动很小,因此,一开始我并没有感受到晕船是什么样的滋味儿,但没过多久,我就体验到了来自它的“威力”。
因为任务需要,远望6号要开展一次船体深摇试验,试验过程中船体格外颠簸,人在走廊和宿舍根本无法站稳,站在甲板上,往上摇脸冲着天,往下摇面对着海。毫无悬念,我遭遇了严重的晕船,尽管吃了晕船药,但我还是躺了整整一天才渐渐恢复过来。想着船上的同志经常都要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工作,着实觉得他们不易。
住宿舱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仍“时刻准备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8个昼夜的奋战,198个小时惯导系统连续开机,经鉴定,系统精度远优于规定指标,为后续海上测控任务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船上光姿组组长邀请我为他们做一次学术报告交流,让船上岗位人员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系统,便于后续操作使用,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船上的需求与存在的问题,便于今后对系统进行完善改进,这样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受益良多。
谭文锋(左一)与船员交流
远洋出海,要说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次目睹远望号之间的“相遇”。那天,在太平洋远海,6号船刚好遇到执行任务归来的3号船,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远望号之间的“打招呼”方式:船员整齐地列在甲板上,摇动旗帜,两船互相鸣笛问好。看着眼前的一切,听着耳边的鸣笛声,我不由地感慨:在茫茫大海中见到亲人的感觉真好。
海天一色
教研室多年来,一直为航天测量船研制船姿船位导航系统,为航天测控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如今,我站在船舷上,看着驶向深蓝的足迹,深感荣幸与自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世界海洋日 | 走上远望6号,触摸大海星辰的故事
相关推荐
- 队长的故事
- 航拍科大,换个视角带你看科大!
- 全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来校宣讲
- 今天,科大附小正式开学复课
- 工科博士小哥哥的“格子间”
- 国防科大2021年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生长军官本科学员)网上录取查询系统已开通!
- “我”是你们曾经援助的“海星”,今天,“我”想加入你们!
- 致考生!国防科技大学邀请各学科专家教授与您继续相约“NUDT live”本科招生视频专栏
- 献给迷茫的你
- 教师节,其实老师最想要的礼物是……
- 教研保障中心MV《在灿烂阳光下》
- 戳视频,听科大教员的从教心声
- “电磁砺剑?频谱赋能”全国电磁频谱技术创新挑战赛报名通知
- 做“有意思”的事
- 2021年度浙江省党政机关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
- 暖暖的幸福
- 祖国有我!看戍疆卫士标兵里的科大人
- 2021年国防科技大学“一校一书——经典、精读、经世” 读书心得征文活动通知
- 国防科大各级学习贯彻习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医保政策解读
新闻公告
- 国防科大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03-16
- 国防科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 03-16
- 3.15来了,来看军校学员自我“打假” 03-16
- 国防科大召开加强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专题会议 03-14
- 直接当军官!国防科技大学等你来 03-14
- 离家 03-14
- 品味成长 03-14
- 致敬!国防科大的“她力量” 03-09
高考招生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 08-05
- 国防科技大学2006年招生体检标准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