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学习‘四史’,资政育人”学术研讨会
11月28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现代信息社会研究基地、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在仙林校区联合举办“学习‘四史’,资政育人”学术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宗荣致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尚庆飞讲话。南京大学教授马俊亚、吉林大学教授韩喜平、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庆云、同济大学教授薛念文、《甘肃社会科学》主编胡政平、我校教授熊玉文等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师生逾百人参加会议。
王宗荣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学习研究“四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对于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水平,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具有特殊重要性。南京邮电大学有着深厚红色底蕴,前身是成立于1942年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战邮干训班。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突出强化红色校史教育宣传,有效发挥红色校史育人实效。此次研讨会邀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学习“四史”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将有力助推找准学习研究“四史”的科学方法,讲好“四史”,增强学习“四史”的立德树人实效。
尚庆飞副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新时代学好用好“四史”,必须科学把握“四史”的逻辑内涵和相互关系,深入思考如何从党史角度看“四史”,从新中国史角度看“四史”,从改革开放史看“四史”,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四史”。要全面领会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新中国为什么“新”、改革开放为什么“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五个问题。要明确学好用好“四史”的原则、路径和方法。要信念坚定、导向明确学“四史”;要在总结经验、弘扬传统中学“四史”;要在直面问题、以史为鉴中学习“四史”;要在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中学习“四史”。
马俊亚教授认为,创新仅是史学研究的初级台阶,而非史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史学的本义尽管包含如实记录、公允评论乃至创新,但最终目标是对古今之变合乎逻辑的解释。“历史只是对过去的某件事实的回忆”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引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语“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说明历史解释体系可以把历史说得更清楚。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具体的历史,一些重大历史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戴建兵教授分享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马院“四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畅谈了对“四史”教育的思考。他认为,高校“四史”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教育的政治性、针对性、时代性,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要守好课堂主阵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抗战专题研究”等“四史”教育课程。要拓展教育资源,创新教育载体,以红色校史为抓手,排演话剧、英语剧,举办讲座、寻访红色印记社会实践等,打造“四史”教育品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赵庆云研究员以“十七年史学史研究的史料与视野”为主题,强调十七年史学(1949—1966)是中国当代史发展的源头之一。目前对十七年史学的研究还处于比较粗率的阶段,西方学者特别重视十七年史学史,但其评价有想象的成分。研究十七年史学史,应着重探讨“是什么”,从挖掘档案、公开发表的著作论文、口述访谈、私人文献等史料入手,通过挖掘史料,将学者之“学”与其“行”结合起来加以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有必要与党史、革命史结合起来加以探讨。
韩喜平教授以“改革开放的人民价值观”为题,谈学习“四史”的意义。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的动因是人民性,改革开放的进程是由亿万人民推动的,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人民利益不断增进、人民自信不断增强的伟大历史。他认为,改革开放的伟大经验与启示在于: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以人民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推动民生福祉增进;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力和干部的服务意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关系。
薛念文教授重点分享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马院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做法,强调指出,高校“四史”教育是带有鲜明价值取向的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高校“四史”教育是注重历史真实的思政课。历史注重的是史实的考证和反复验证,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对“四史”有一个整体性认识。高校“四史”教育是注重历史细节的思政课,要给学生以有血有肉的历史教育。高校“四史”教育还是注重实践的思政课,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增强青年学子奉献青春的使命担当。
熊玉文教授以“学习‘四史’,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主要阐述了学习“四史”的必要性,学习“四史”的方法,以及学习“四史”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历史资源大国,自古具有学习和品鉴历史的习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历史教训的吸取,这为学习“四史”创造了优良的传统。然而在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时有发生,国内历史虚无主义不时抬头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四史”学习,以传播中国良好形象,增进国际理解,同时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熊教授认为学习“四史”有三种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国内联系国外的方法。“四史”充满了中国故事,学习“四史”就是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梦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故事。
此次活动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史”学习研究的重要一环,学院将以“四史”学习研究为前提,创新学习载体,汇聚校内外专家学者智慧力量,加强“四史”的学习、研究、挖掘和利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宗荣副书记致辞
尚庆飞副主席讲话
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
会场
(撰稿:沈金霞 摄影:毕莹莹、沈金霞 初审:沈召前 编辑:王波 审核:张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举办“学习‘四史’,资政育人”学术研讨会
相关推荐
- 我校召开2019年关工委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 我校学生获2018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东赛区二等奖
- 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2020年度总结交流会
- 2018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邀请赛(TI杯)在我校举行
- 我校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 【献礼党代会】我校岳东教授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 我校学生获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
- 我校再获2篇江苏省百篇优博并获10篇优硕
- 我校开展“精准扶贫?慈善一日捐”活动
- 我校黄维院士团队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我校教师首获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 刘陈书记赴我校驻淮阴帮扶点调研慰问
- 我校2个文科学术期刊双双获评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
- 我校举办第34个教师节座谈会
- 【献礼党代会】我校师生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题征文、“精品教育项目”评选中获奖
- 我校学子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 我校与鱼跃医疗共建南邮-鱼跃POCT技术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参观江苏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
- 我校召开福建校友代表座谈会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5
- 栖霞区区长王生一行来校交流座谈 03-11
- 我校召开2022年目标任务部署会 03-10
- 刘陈书记主持召开“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学生座谈会 03-10
- 致公党南京邮电大学支部召开换届大会 03-10
- 我校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会 03-04
高考招生
- 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江苏省外招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江苏省招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江苏省外国家专项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江苏省外招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江苏省招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招收国防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江苏省外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在江苏省招生计划表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各地分专业招生计划 08-05
- 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跨省招生计划表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