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以服务求支持,促全员谋发展——南京大学发展工作回顾
五年来,发展委员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教育、民政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学校各项工作部署,围绕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核心任务,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促全员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拓宽捐赠渠道,吸纳社会资源,不断强化学校与捐赠人、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地方政府等各方社会力量的合作共赢,努力开创南京大学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支部堡垒,凝聚工作团队、提升工作效能
发展委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学校“支部建设”各项工作,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结合部门发展工作的实际,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支部的思想政治引领和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以思想引领和党员示范作用,带动单位全体成员,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聚焦思想引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上持续用力。发展委党支部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由单位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带头领读“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文件等重要篇目,并讲授专题党课;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学校机关党课、实务工作坊等学习,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技能;充分借助城市和校园周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全体党员、老同志及积极分子赴新四军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赴南京长江大桥、中共党史资料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原始档案展列馆等地进行参访学习,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的生动实践中重温信仰力量、把牢工作方向。
聚焦初心使命,在党员示范和服务意识上持续用力。发展委党支部着力发挥模范引领作用,设立部门工作日“党员示范岗”,以党员表率改进全单位工作作风,促进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员工和捐受各方;党支部设置党员园地和党员读书角,积极关注国内外教育慈善行业资讯,形成基金会技能交流小组,力促全员业务素养提升;党支部关心年轻同志思想动态,积极培育入党积极分子,组织新老员工开展公益慈善理念交流和业务技能培训,策划开展传播公益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将思想建设和业务提升紧密融合,在工作实践中凝练出发展工作着眼于“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部处核心职能”、“服务院系特色发展”的宗旨,以党员垂范带动全体员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守初心使命。
二、着力精准服务,促进全员合力,回应多方需求
在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发展委确立了发展工作思路的三个转变——从依赖政策及设施冠名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转变,从被动回应筹资任务向主动精准对接服务转变,从寻求短期捐赠项目向谋划长期战略合作转变。同时,进一步明确发展工作的三项核心任务——围绕建设“第一个南大”重点工作拓展项目,营造具有南大特色的捐赠文化,构建具有南大特色的捐赠筹款体系。以“三个转变”和“三项任务”为工作底板,探索打造“精准服务模式”,助推全员参与发展工作。
以粘性的追踪,全程服务社会捐赠方。依托校董会秘书处、项目管理服务组,面向校董、捐赠人、校友等群体全力打造融合“节日问候——喜庆祝贺——日常拜访——仪式致谢——服务咨询”于一体的常态化联络互动机制,对捐赠方、支持方、合作方给予充分礼遇和尊重,以规范、严谨、细致的项目执行和捐后回馈,助推其形成良好的捐赠体验,实现对学校发展项目的新设、续捐、复捐行动。对潜在捐赠方、意向合作方等贴心求问需求、量身定制方案、主动沟通互动,直至捐赠项目落地,以真诚的、精准的、有温度、有实效的捐前、捐中、捐后全程服务,赢得社会力量、广大校友群体对学校发展的关注、信任和支持。
以磁性的回应,主动服务全校各院系部门。依托院系-部门服务组,每年通过“走访送服务”的形式,前往20余个校内单位,充分讲解发展政策,采集真实紧迫需求,分享成功案例。针对有发展资源需求的重点院系和部门,提供“一对一”“一站式”捐赠服务,设计 “菜单式”“模板式”捐赠方案、“定制”捐赠指南,以真心服务换取真诚合作,提升各院系部门参与发展工作的积极性、愉悦感和获得感。坚持落实捐赠项目的“首问负责制”“跟踪服务制”等工作制度,在获取捐赠信息后,确立第一联系人,与院系部门同频共振、及时互动,第一时间推动项目进展。以磁性的服务回应院系部门的真实紧迫需求,促进全校发展工作思路从“等、靠、要”向“谋、争、抢”转变,将发展工作做到前端、形成战略,力促各单位通过争取捐赠资源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以感性的创意,广泛吸附校友群体和社会热心人士。依托品牌策划组,设计富有创意的“绿植景观捐赠计划”“传承一脉书香:图书馆支持计划”“校庆年度捐赠计划”等校园公益众筹项目,让各院系师生校友实现对母校母院捐赠支持的“化零为整”;打造“顾客导向”的内容管理模式,利用基金会主页、官微等各类平台推广宣传各类捐赠项目、捐赠新闻和捐赠人物故事,定期编发《南大发展工作简报》;印制各院系捐赠指南、特色基金画册、奖助学金荣誉册、捐赠人物纪念册等各类文化产品,向广大捐赠人、校友、合作方群体宣传展示学校的基于慈善事业;连续组织策划“感恩与责任”奖助学金颁奖典礼、“瑞华博爱之夜”晚会、“迎新季-毕业季”校园互动计划等,号召广大青年学子参与设计基金会吉祥物和捐赠纪念品,吸引社会捐赠人、师生校友、新创企业、社会公众、热心人士、媒体平台关注支持学校教育事业。通过讲好捐赠故事、传播慈善文化、弘扬善行善举,营造感恩与责任、诚实与守信的校园风尚,让富有南大特色的捐赠文化在学生校友中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以弹性的措施,充分调动参与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南京大学发展工作奖励实施细则》,每年召开全校发展与校友工作会议,表彰和奖励为学校发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邀请学校主要领导、全校发展委员、各部门院系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发展工作经验,梳理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共同研讨新时期高校发展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以制度化的设计,实现“奖优-促学-谋事-创业”的发展工作新局面,营造全校全员主动谋发展、积极促拓展,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良好氛围。
以柔性的管理,有效推进工作团队的职业化成长。针对本单位员工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打通捐赠拓展-品牌策划-项目管理-综合行政等职责岗位,实现轮转培训和多角度职业化成长。将严格要求、精准培养、业绩考核、差异激励等紧密结合,形成“比学赶超、人人奉献”的公益型组织氛围。相关负责同志,每年广泛搜集整理海内外行业动态、公共政策、专业文献、典型案例等资料,编制《高校发展工作和基金会业务内部学习资料》,结合走访调研、培训学习、咨询交流等方式,在单位内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坚持与新老员工就职业发展进行谈心谈话,力争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成长方案。以柔性化、人性化、全程化的职业管理,为学校教育慈善事业打造一支能战斗、高效率、有情怀的工作团队。
三、完善体系建设,增强综合实力,扩大社会影响
全校发展工作架构逐渐成型、初显成效。通过几年的努力,参与学校发展工作的专兼职队伍不断扩容,目前已形成以校领导领衔的“战略决策层”,以发展委等部门为“协调枢纽层”,以各院系各部门发展委员、发展联络员为“中间执行层”,以校内外特约发展委员、地方校友会筹款联络员为“外部支持层”,以校友、学生、社会热心人等为“志愿服务层”的多圈层架构体系。让所有关注、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工作的热心人士都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平台和空间,让学校的发展工作日益成为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助力的“大家工程”。
全校教育基金架构日臻完善、发挥实效。发展委根据全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真实需求,并充分结合捐赠方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基金会下设各级各类特色子基金,精准对接各方意愿、兴趣和需求,确保基金运行有序、有效、有彩。几年来,针对各院系特色发展需求,在各院系成立了院系发展基金,全力支持各院系的基本建设和学科人才队伍;设立了以“紫金全兴环境基金”“魏荣爵基金”“陈洪渊奖学基金”“孙钟秀教育基金”等为代表的名家大师基金;设立了以“人文基金”“地平线基金”“心智发育与脑功能研究基金”等为代表的学科建设基金;设立了以“栋梁成长基金”“德育奖励基金”“崇孝基金”等为代表的学生成长基金;设立了以“紫金学者人才基金”“徐新人工智能发展基金”“宏志法学基金”等为代表的高端引才基金;设立了以“质子源发展基金”“人工智能与量子物理基金”“华智研究基金”为代表的交叉学科发展基金;设立了以“美丽校园发展基金”“第二课堂发展基金”“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扶持基金”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活动类基金等;设立了以“郑钢基金”“助老基金”“学生大病救助基金”为代表的动态扶持公益基金等。各项子基金紧密贴合各院系的个性化发展、助推各部门的核心职责功能,相互关联支撑,形成纵横交错的“子基金网络”,不仅有力回应了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也有效搭建了捐赠方、受赠方、执行方之间情感联络和资源互动的桥梁纽带。
发展实力稳步增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五年来,发展委员携手全校各单位为学校争取捐赠发展资金总计超过12亿元人民币。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净资产总量位列全国高校前五。学校每年运行的各级各类社会捐赠奖助学金约200项,运行总额超过2000万元,获奖受助学生超过2000人次;每年设立的各级各类社会捐赠奖教奖管金约40余项,运行总额超900万元,获奖受助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超过300人次。同时,各院系发展基金的存量不断攀升,每年获捐资金超过百万元的院系超过10个,发展基金存量超过千万元人民币的院系达9个。
同时,发展委、基金会不断强化内部治理和制度建设,形成规范、透明、高效、具有公信力的运作体系。基金会连续六年在全国基金会中心网“中基透明指数(FTI)”获得满分;两次获评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基金会先进集体”称号;连续获批成为5A级社会组织。作为召集单位,基金会连续主办协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片区会议,在业内形成富有南大特色的发展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获主管部门和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
新时代催生新使命,发展委将紧密围绕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核心任务,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助力学校跨越赶超的“资源驱动器”、有效链接学校与社会力量的“资源枢纽站”、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蓄水池”,持续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书写发展工作的新篇章。(发展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喜迎党代会】以服务求支持,促全员谋发展——南京大学发展工作回顾
相关推荐
-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梁慧思一行访问我校
- 巴斯大学副校长杰瑞米·布拉德肖一行访问我校
- 我校举行“寻访最美选调生”颁奖典礼
- 我校举办优秀中学生一流学科专题营 都有为郑有炓众多名师助阵
- 剑桥大学著名海洋史专家来校讲学
- 化院2019级硕士生第一党支部召开线上组织生活会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
- 南京大学与中恒国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在宁高校老年人气排球展示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 夏鹏校友捐赠母校500万元支持莎士比亚(中国)中心建设
- 【喜迎党代会】用高质量精准化就业建设“第一个南大”——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回眸
- 我校师生集体收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 我校召开信息化项目组负责人座谈会
- 校领导除夕慰问一线员工
- 胡金波书记赴发展委员会调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 重大研究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召开
- 我校教师获“韬奋出版奖”
- 我校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改进思政课工作
- 校党委常委会研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关事宜
- [“第一资源”开发大会交流]邹志刚:发展新能源与材料的思考
- 我校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新闻公告
-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一行赴南京大学调研 04-26
- 关于新闻网迁入校园网站集群的通知 04-24
- 南京大学举行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4-23
高考招生
- 南京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