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第一个南大”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江苏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展现江苏作为?新华日报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11月10日起推出《对话高校书记校长》专栏,邀请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畅谈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举措,敬请关注。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左)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邵丹 摄影)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第一个南大”
——对话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
记者:去年10月23日,您就任南大党委书记。在此后不久召开的南京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您提出了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目标任务,在南大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和共鸣。一年来,大家都感到南大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您能谈谈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吗?
胡金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可以说,建设“第一个南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南京大学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是我们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总定向、总指引、总遵循。
去年11月13日,南京大学召开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我和班子同志一直就在思考,如何深刻领会、全面落实总书记的要求,结合南大具体情况形成可操作的举措,扎根中国大地建设“第一个南大”。
建设“第一个南大”,我校党委认为要把握“九个第一”:第一前提是“明晰方向”、第一追求是“世界一流”、第一使命是“立德树人”、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第一资源是“人才强校”、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第一效率是“优化管理”、第一姿态是“真抓实干”、第一保证是“党的领导”。
建设“第一个南大”机遇难得、挑战严峻,起点很高、要求更高,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坚信“第一个南大”,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更是南大人自己的,它是流淌在南大人血液中、搏动在南大人的心跳中、融入在南大人奋斗中,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念想,必须“以出神入化之功,收出类拔萃之效”。
今年是把握“九个第一”、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接续奋进之年。这一年来,我们按照守住“魂”、提增“神”、聚焦“人”、不“折腾”、致力“成”的总思路,坚持师生导向、问题导向、国家需求导向、绩效导向,紧握“熔炉工程建设年”“第一资源开发年”“支部建设落实年”三大抓手、抓铁有痕,突出“十大专项”、踏石留印,深入推进发展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变,在理论武装“出神”、立德树人“出众”、队伍建设“出色”、管理服务“出优”、干事创业“出活”、党的建设“出彩”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续写了“奋进之笔”,再交了“奋进之作”。
胡金波接受采访中(邵丹 摄影)
记者:到2035年,我国将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体现和贡献“南大智慧与价值”?
胡金波:南大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作为C9高校中唯一没有合并过的高校,南京大学要以较小规模作较大贡献、以次优地位争取最优人才、以有限投入满足无限期待、以先行优势助力后发先至、以已有辉煌赢得持续辉煌;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大应该拷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持续谋划人才培养为民生改善再做些什么?科学研究能为产业转型升级再提供什么?“双一流”建设能为“中国梦”实现再贡献什么?为此,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懈地努力,让南大的办学实践成为“走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第一个南大”须在“对且好”上下功夫。“对”体现在“四个服务”上,即坚持为人民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南京大学;坚持为党治国理政服务,办让党放心的南京大学;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办让时代点赞的南京大学;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办让社会称道的南京大学。“好”体现在“四个敬畏”上,首先,要敬畏常识,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其次,要敬畏本分,教书育人,解决好“建设什么队伍、怎样建设队伍”这个关键性问题。再次,要敬畏初心,塑造新人。让南大学生成为“谋国家之富强,求科学之进步,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要敬畏梦想,全面为人。解决好“办什么样南大、怎样办南大”这一方向性问题。以“人才梦”托起“南大梦”,使南大真正成为“新民”的摇篮、社会的灯塔,创新的活水、真理的福地,文化的酵母、知识的源泉,道德的高地、良心的堡垒。
记者:您提出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动力是改革创新。一年来,南京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新动作?
胡金波:我们推动发展转型,必须坚持深度内涵提升与适度外延扩张相结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相结合,坚持激活内在动力与回应外部压力相结合。一年来,南大在积极扩大办学资源、实现多方合作上作了些探索。
3月16日,南京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宁签署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协议,双方将在促进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也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现在落户在苏州高新区的南大苏州校区已经开始建设,总体规划面积约2000亩。
11月6日,南京大学又与南京达成了共建南京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协议,探索名城与名校携手、名校与名校联姻、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联动的长效机制。南京市是南大安身立业的根基,办学治校的沃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依托。推动创新名城和一流大学建设同频共振,是南京大学的不变追求。南京大学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把南京市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事业,与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南大”的进程拧成一股绳、下成一盘棋;与南京市一起,坚持创新机制、探索示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满意度成效,协作共建高起点优先发展教育创新示范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示范区、高效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高品质教学体系创新示范区、高颜值校园文化提升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大学引领基础教育发展创新示范区。
在加快发展转型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学校工作节奏转换,由“闲庭信步”走向“快马加鞭”、由“以下促上”走向“以上率下”、由强调“如果”走向强调“结果”;推动教职员工作风转变,精神提起来、肩膀硬起来、责任担起来、做人正起来、干事实起来、事业兴起来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学校强,需要学科强;学科强,需要人才强;人才强,需要制度环境强;制度环境强,需要党建强。南大党委提出,要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奠基、“两个维护”铸魂,着力破解南大发展的“哥德巴赫猜想”,找到支撑改革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克服管理过程中的“布朗运动”现象,用好人才工作的“同素异构体”效应,奋力谱写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华章。
(交汇点记者 顾雷鸣 沈峥嵘 杨频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胡金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第一个南大”
相关推荐
- 我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返校筹备相关工作
- 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大旺一行到我校检查督导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工作
- 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论坛”聚焦“海外人才与‘第一资源′开发”
- 我校再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 “南大梦·劳动美”首届后勤服务集团员工风采摄影大赛颁奖仪式暨展览开幕典礼举行
- 杰出校友李国鼎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我校举行
- 南大九三学习贯彻落实校党委全委会(扩大)暨新学期工作会精神
- 校领导考察苏州校区建设工作
- 纪检监察处和巡察办联合党支部学习贯彻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 校党委常委会传达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听取首轮巡察情况汇报并审议相关报告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一行来我校调研
- 【喜迎党代会】用高质量精准化就业建设“第一个南大”——南京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回眸
- [“熔炉工程”建设推进大会交流]陈卉:熔炉工程育新人 “卉声卉色”伴青春
- 我校举行2019敬老月展示交流活动暨第18届老年人运动会
- 吕建校长会见省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调研组一行
-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十三五”规划项目推进会召开
- 南京大学代表团赴淮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 【疫情防控 南大人在行动】政府管理学院积极投身防疫、抗疫工作
- 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吴苏海一行来校调研
- 南京大学“一带一路与传统文化”学术论坛举办
新闻公告
-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一行赴南京大学调研 04-26
- 关于新闻网迁入校园网站集群的通知 04-24
- 南京大学举行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4-23
高考招生
- 南京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