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陆现彩:聚力内涵式发展,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学科是大学的基石,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学科水平和学科特色是决定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科支撑,一流学科孕育于高质量的学科生态体系并决定一所大学的特色和个性。在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开启新征程、学校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共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对我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大会通过了“三步走”的新时代奋斗目标,明确了“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凸显特色优势,建设高峰学科”的发展任务,为我校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未来将以高峰学科建设为抓手,聚焦学科内涵式发展,建设高质量学科生态体系,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早日建成“第一个南大”做出新贡献。
南京大学作为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贡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文理工医协同发展、具有南大特色的学科体系。近年来,我校学科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世界一流”作为学校第一追求,瞄准“双一流”建设宏伟目标,全面优化学科布局,持续推进高峰学科建设和优势学科特色发展,学科群、新兴学科、学科前沿和交叉方向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勃勃生机。1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9个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建设项目,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1个学科进入A类、3个学科获评A+,学科总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要求,我校学科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需要克服一些明显的不足与短板,才能实现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目标。一是学科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较大差距,虽然我校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百强,但国际上“叫得响”的学科数量仍然偏少,特别缺乏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在国际学术前沿有重大影响的重量级成果,学科的品牌建设之路还不够清晰;二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机制有待完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原创性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的对接服务能力等是构成学科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办学资源供给与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的高效配置和学科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提升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南京大学积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系统集成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部分传统优势学科底蕴深厚但活力不足,学科前沿方向和交叉方向的布局不够完善、发展不够快速,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同频共振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优势学科的内生动力不足,适应学科前沿激烈竞争和国家需求日益急迫的能力还有提升空间;四是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是一个综合质量提升和长期内涵发展的过程,绩效评价必须彻底贯彻“破五唯”,充分尊重学科的个性化特点,目前学校在征求相关部处和院系建议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学科亮点工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但还未真正发挥其调节和导向功能,绩效评价机制和奖励政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新担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规律,继续坚持“理科固本强基、文科博雅强质、工科推陈强新、医科补短强用”的学科建设思路,健全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引领式发展机制,聚力学科内涵式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使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同频共振、各显其长,形成具有南大特色的“国家占位-稳中求亮-战略储备”三位一体的学科新生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校学科建设必须面对激烈而复杂的竞争形势,必须面对当前学科建设的短板和不足,必须面对南京大学百年辉煌校史和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无限期待,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未来五年,一要健全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引领式发展机制,深入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和“学科亮点工程”,强化学科精准支持,推动优势学科整体水平与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以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汇聚优势资源,推进学科建设从高原到高峰转变,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以一流学科体系辐射引领,带动学科整体水平的跃升。二是完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支持机制。从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出发,重点建设若干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回应社会需求,突出学科优势与特色,引导基础性学科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应用性学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争取更大作为。三是探索一流学科建设和治理的体制机制,构建分类别、多层次的学科发展模式与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并探索学科支持新途径;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探索“融合评价”新方法,遵循破“五唯”评价精神,融合计量评价和同行评议的优势,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和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学科发展的源头活力。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九个第一”,精心研判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以“高峰学科建设计划”为抓手,健全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引领式发展机制,完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支持机制,持续提升我校学科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发挥学科建设在南大发展的龙头引领作用,为早日建成学科高峰林立、办学风格鲜明的“第一个南大”夯筑学科基石。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 陆现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陆现彩:聚力内涵式发展,构建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相关推荐
- 民盟第五届“助力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 [“第一资源”开发大会交流]孙江:大学的高度
- 华为-南京大学LAMDA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
- 教育部党建联络员林萍华来我校开展工作
- 著名历史学家蔡少卿教授逝世
- 【喜迎党代会】致力改善民生,强化资产增效,助力“双一流”建设——南京大学资产管理处工作回眸
- 校领导率团访问联合国纽约总部
- 南京大学党委第二轮巡察情况反馈大会召开
- 【主题教育】胡金波书记赴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调研
- 胡金波书记赴校党委组织部调研
- 建世界一流学科,育地学时代新人 吕建校长走进教室参加主题班会
- [“熔炉工程”建设推进大会交流]张明:以更强的理论自觉与自信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教育部门户网站报道我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召开教师干部大会
- 南京大学云南省楚雄州双柏科技园揭牌
- 我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返校筹备相关工作
- 我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
- 国际著名气候学家陈德亮院士受聘我校名誉教授
- 我校名誉教授陈德亮院士与地理学院鹿化煜教授联合主持的NSFC-STINT项目正式启动
- 我校召开人事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专题汇报会
新闻公告
-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一行赴南京大学调研 04-26
- 关于新闻网迁入校园网站集群的通知 04-24
- 南京大学举行党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 04-23
高考招生
- 南京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