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改革第一线】人文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编者按:
11月22日,学校召开了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会议明确,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会后,各学院、部门积极落实思政推进会精神,紧盯目标、多措并举,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即日起,校园网推出“思政改革第一线”专栏,报道各学院、部门在推动构建学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上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校思政工作推进会要求,人文学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院“课程思政”进一步创新推进方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
夯实基础找准“课程思政”建设发力点
人文学院党政高度重视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利用多种方式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各项重要战略部署,为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增强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找准“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力点。
人文社科类课程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课程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课程思政”的育人过程。广告与传媒系教师发挥新闻传播类课程具有意识形态传播的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王全权教授为“讲对、讲顺、讲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中,创新使用案例教学法,将当前青年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作为分析对象,让学生在解读新闻事件中增强对国家治理、中国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对学生难以理解并且较为敏感的问题,绝不回避,直面问题,历史地辩证地去讲解,纠正了学生对一些问题的错误看法。中文系、社会学系周阿根、于师号、韩鹏云、易艳阳等教师注重将传统文化深度转化为教学内容,不再停留于简单地教授学生课程内容上,而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将自己的科研结合到课程建设之中,通过深度转换,将深度的社会问题阐释清楚,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热点问题,又使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实践,不空泛地谈理论,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贴近学生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新方式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拓宽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人人都可以发言,信息碎片化、观点多元化、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微型化,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信息传播和生产的主要特征。为适应这一形势,广告与传媒系教师发挥技术优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专业微课制作为抓手,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新方式。
广告与传媒系教师陈相雨等带领学生拍摄微党课《以人民的名义解读<人民的名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该片先后荣获学校一等奖、省级二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教育协会“视友杯”全国三等奖。卫欣、唐丽雯、安晓燕等教师制作的《平面广告策划与创意》《公益广告研究》《影视专题》等微课也分别荣获江苏省二等奖。这些专业微课由于适应了社会化传播规律,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仅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而且由于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大增加了,学生也更愿意在社交平台分享,进而又成为知识和意识形态的传播者。社会学系教师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新方式,将头脑风暴、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由于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突出实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
为扩大“课程思政”受益范围、增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人文学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根据院系师资特点和课程教学规律,拆除“理论课程思政”和“实践课程思政”之间的藩篱,推动“课程思政”向教学全程覆盖。
在教学实践中,人文学院突出旅游管理与广播电视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这一思想,还将其落实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促进“课程思政”全程覆盖。在《DV创作》等课程中,冯俊苗老师将环境保护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和实践中,指导学生拍摄系列生态微纪录片《万物有灵》,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南京周边自然生态的多样性。目前人文学院师生正在筹拍的微纪录片《紫金山的秘密生命》是《万物有灵》的延续,该片除继续呈现自然生态之美、揭示万物背后新奇、感人的力量之外,更加侧重揭示紫金山动植物的秘密故事,力求为广大观众开启一场清新、神秘的探索自然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征程上,人文学院审时度势、精准发力,在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探索走出一条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符合学生思想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思政改革第一线】人文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
相关推荐
- 亚太森林组织“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在内蒙古揭牌
- 俄罗斯沃罗涅日州代表团来校访问
- 南京林业大学召开2020年度财务资产工作会议
- 我校学子作品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樱花树下尽展多彩风情
- 校领导赴宁夏看望校友并走访优秀校友企业
- 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成功举办
- 机关党委赴行知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
- 凝聚合力齐推进,就业引导不断线
- 我校召开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培训会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党委书记蒋建清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我校举行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处级干部培训班汇报交流总结会
- 我校留学生观摩第八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暨在华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云端”毕业礼 上好最后“一堂课”
- 我校召开2019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汇报会
- 副校长勇强一行来院调研指导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
- 我校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教学工作
- 我校代表团访问加拿大UBC大学 共庆合作办学十周年
-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
- 校纪委召开十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第十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06-03
- 土木院举办“金融、征信、防诈骗”知识竞赛 06-03
- 经管院赴周恩来干部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06-03
- 淮安校区举办“红色系列活动”作品集中展演 06-03
- 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为宿舍管理员办专场晚会 06-02
- 留学生体验“草木染” 多彩实践课感受中国文化 06-02
- 我校与遵义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06-01
高考招生
- 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江苏) 08-05
- 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