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理学院在导电聚合物储能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我校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张明玥的研究论文“Redox Poly-Counterion Doped Conducting Polymers for Pseudo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化学系刘晓霞教授和宋禹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分析测试中心在TEM测试方面提供了关键测试数据支撑服务。
导电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本征态导电聚合物导电性差,通过掺杂可大幅提升其导电性。传统的导电聚合物掺杂剂(如硫酸根离子、萘磺酸根离子等)不具备电化学活性,这使得电极材料中存在大量非活性物质。以β-萘磺酸根掺杂的聚吡咯为例(掺杂度为37.5%),其掺杂剂质量占聚合物总质量的50%以上,严重降低材料的比容量。此外,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商业化电极材料负载量通常要达到10 mg cm-2或更高。然而,增加负载量必然引起电极材料厚度增加,材料内部电子和离子传导阻力随之变大,最终导致电极材料性能急剧下降。因此,制备高性能、高负载量的导电聚合物材料是科学界面临的瓶颈问题。
该项研究工作提出新颖的“氧化还原活性多酸离子掺杂”策略,用以提升高载量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以七钼酸根离子为掺杂剂制备的聚吡咯电极材料负载量可达0.2 g cm-2。面积电容高达47 F cm-2,是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最高值。主要学术创新点包括:发现导电聚合物与多酸离子掺杂剂之间存在较强相互作用,使得诱导聚合物导电性提升;首次采用球差校正电镜观察到多酸离子掺杂剂在导电聚合物中具体的存在形式,证明无机多酸阴离子作为空间“支柱”,构建开放离子通道,可供离子在聚合物中快速传输;证明电化学活性多酸离子提供额外的电荷储存电容。此策略同样适用于其他导电聚合物,普适性强,为导电聚合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机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是材料、化学与能源领域国际公认权威期刊。据悉,我校化学系孙筱琪教授2019年在该期刊发表第一篇东北大学唯一通讯单位论文。此次,是我校以唯一通讯单位第二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
图一七钼酸根离子掺杂的聚吡咯材料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
图二超高负载量聚吡咯电化学及器件性能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东北大学理学院在导电聚合物储能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相关推荐
- 东北大学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视频会议
- 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清明祭英烈,共筑中华魂”主题党日活动
- 信息学院召开2020届本科毕业生党员“最后一次党课”暨廉洁从业教育会议
- 机器人学院重拳出击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 鞍山市政府市校合作考察团到访东北大学
- 秦皇岛分校举行2020级学生开学典礼
- 东北大学欢迎你,2021级新生!
- 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专利导航与实践培训会
- 东北大学学生接待日活动举行
- 机械学院2017级本科生就业动员大会召开
- 冯夏庭出席东北大学2021年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开班式
- “百年征程?百年辉煌”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开讲
- 信息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沙龙系列活动之“出国访学心得交流会”
- 东北大学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高端智库重点项目启动
- 东北大学组织全校师生清扫校园积雪
- 东北大学2020年度学生创新团队考核答辩会举办
- 我校在 “TBM掘进参数数据分享与机器学习”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 创先争优迎新生,党员先锋在行动
- “浪潮杯”东北大学首届学生职业生涯挑战赛举行
- 理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
新闻公告
- 致谢 03-17
- 信息学院召开校园封闭管理留校工作人员会议 03-16
- 冶金学院多措并举做好学生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东北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5
- 干部考核预告 03-15
- 东北大学召开“绿色学校”建设专题工作会议 03-15
高考招生
- 东北大学201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东北大学200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