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大一团队率先开发出可工作于极限温度条件下的柔性锌空气电池
随着可折叠智能手机、可卷曲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柔性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固态柔性锌空气电池凭借其理论能量密度高、资源丰富、安全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缺乏低成本高性能的双功能氧催化剂和柔性电解质,柔性锌空气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密度较低,而且工作温度范围仅限于室温附近,这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宁大海运学院苗鹤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低成本的锰基双功能氧催化剂和性能优异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并基于此开发出高性能的、可工作于极限温度条件下的柔性锌空气电池。
该团队首次开发了石墨烯负载氧化锰纳米线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解质,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全固态柔性锌空气电池。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了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锰纳米线的高活性氧催化剂(MnO2/NRGO-Urea)。该催化剂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氧还原和析氧反应(ORR和OER)中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此外,还开发了基于聚丙烯酰胺的碱性凝胶电解质,具有极高的离子电导率(215.6 mS cm-2)。基于以上催化剂和柔性-固态电解质,开发出高性能的柔性-固态锌空气电池,其最大功率密度可达105.0 mW cm-2,具有良好的机械韧性和稳定性。
该团队首次提出了层状二氧化锰低温演化锰基尖晶石策略,并基于此率先开发出可工作于极限温度条件下的柔性锌空气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由层状水钠锰矿型合成锰基尖晶石的策略。所制备锰基尖晶石(CMN-321H)的双功能氧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超过了大多数同类材料。同时,通过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解质中引入植物纤维素,制备了新型的PAMC固态电解质,PAMC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保水性和优异的拉伸性能。将CMN-321H与PAMC相结合,所制备的柔性锌空气电池具有出色的充放电性能。更值得注意的是,组装的柔性电池在弯折、烘烤(温度范围90~120℃)和-20℃等恶劣条件下,仍能够稳定的工作。
该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参加了“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国家级银奖2次、省部级金奖(一等奖)5次。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112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1E010002)、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等项目的支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宁大一团队率先开发出可工作于极限温度条件下的柔性锌空气电池
相关推荐
- 宁大召开“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会
- 校党委书记朱达与新一届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集体谈话
- 学校召开科创楼群建设工作2021年第一次协调会
- “甬上三境——李采姣花鸟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 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专题会议
- 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新模式:宁大与北仑区政府签署“一院两校”共建协议
-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Sean Stein一行来校访问
- 学校举行泰昌祥奖学金颁奖典礼
- 宁波大学9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 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调研工作座谈会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影响因子、转载、引用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
- 学校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校党委副书记童晓晖参加材化学院2021年度民主生活会
- 我校教师“以艺抗疫”作品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报道
- 校领导带队赴慈溪市洽谈共建“一校一院”
- 党委书记薛维海一行赴天台调研
- 宁波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三次轮值活动在宁大举行
- 浙江外国语学院来校调研
- 宁大8人入选2018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 宁大学子在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印记中国”中荣获全国三等奖
新闻公告
- 学校党委召开2022年第一次二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5
- 宁大举行2022年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会 03-14
- 曹光彪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宁大举行其铜像揭幕仪式 03-12
- 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1
- 学校召开2022年审计工作联席(扩大)会议 03-11
- 学校召开2022年档案工作会议 03-10
- 宁波市经信局一行来校调研 03-10
- 学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03-10
高考招生
- 宁波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宁波大学2013年各省招生计划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