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南开新闻网记者 马超

深色西装、白衬衣、深蓝色斜纹领带……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以这样的装束出席了11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而这套西装,平日里少有机会跟随他的主人一起亮相。耗时数载,刘毅所著《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陵墓》(以下简称《陵墓》)一书2016年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发行,刘毅凭此著作荣膺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三等)——这一设置于1998年、每五年评选一届,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的最高奖,这也是南开大学教师首获此奖项。
这部书以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为研究对象,记述商至清代帝王陵墓的基本形态和制度特点,剖析不同时段帝王陵墓的主要特征和重大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总结归纳不同时期陵墓制度,还特别注意了少数民族政权对古代陵墓制度最后定型的影响;从陵墓考古的角度佐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评价:“此书是一本皇皇巨著,涉及的陵墓上起三代,下迄明清,旁涉少数民族诸政权,贯通古今,一册在手,尽览历代皇陵的建制布局,营建特点,部分得窥玄室地宫的真貌,乃至地上地下的精美葬仪葬具,该书详细收录了相关考古资料,也辑录了大量的文献记载。”
走进刘毅的办公室,记者并没有看到奖杯或证书的展示柜,在这间几人共用的房间里,几个铁皮柜、几张办公桌、几把椅子以及一张堆放满书籍和档案袋的案台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一些木质座椅的漆皮已经剥落,露出了木质“白茬”。
“此书侧重对各时期陵墓考古发掘资料和地面遗存的归纳总结、文献资料的甄选梳理。”刘毅从一个颇具“年代感”的绿色塑料壳暖瓶往杯中加了些热水,从铁皮柜中拿出一本《陵墓》,一边翻阅一边开始介绍。
“2012年10月‘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项目主编约稿,希望我撰写‘陵墓’卷。刚接到邀约时,我是不太愿意接受的。”刘毅坦言,2010年5月,南开大学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国古代陵墓》,该书虽然是教材形式,但由于陵墓研究领域的空白点不少,所以该教材并非“编著”,而是有不少个人见解在其中。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同一个主题很难再做出突破性创新。撰写一部贯通三四千年的陵墓通论,本来就非一朝一夕所能及。加之陵墓考古学研究起步较晚,现有成果多是专题式论著,专著主要集中于秦汉等断代,并没有贯通古今的通史性著作可供参考。
刘毅在帝王陵墓考古这个研究方向中有长期的积累,将近30年前,他就开始开设专门的中国古代陵墓课程,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补益中,刘毅越来越觉得《陵墓》其实可做的事情很多,如该书所云:“陵墓是王朝重要的礼制建筑,但其制度并非固定模式,而往往呈现出动态的变化。随着陵墓个案资料越来越多,本书摭举了许多例证,试图在共性中看个性,由个性而归纳共性,探寻陵墓制度的发展轨迹。除了补充最新考古资料外,本书增加更多的内容是我对于早先已知考古和文献资料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由于本书并不是对此前著作的简单修订,有些章节要推翻重写,所以工作量远远大于当初想象。历时4年,增删几度,《陵墓》最终成书约40万字,附图321幅。相比刘毅此前所著《中国古代陵墓》,字数增加了近一倍、插图增加了200余幅。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插图除注明引用者外,照片均为刘毅不同时期亲自拍摄。“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拍摄的角度不同。不仅是为了避免版权纠纷,也是个人爱好”,刘毅似乎更乐于“炫耀”这些图片。
据他的同事介绍:刘毅考察过历代帝王陵寝,宋辽金明清皇陵更是无一遗漏;为弄清一个细节甚至会反复前往实地。哪里有相关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刘毅都争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为弄清南宋六陵的位次,刘毅曾数次前往绍兴,在现场遗迹勘察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宁宗永茂陵位于北陵区的拨乱反正之论。有时为了避开人群,或者拍出一张角度、光线等都合适的照片,这位年过半百的学者现场“蹲守”多时也已成为家常便饭。
谈到学科建设,刘毅说:“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学术要求,对于历史学和考古学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规定动作’。”刘毅主张,学者要融入主流学术圈,“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研究方向和选题要有高端的视角和宽广的视野。他指导一位曾经的学生、从地方调入的教师开拓视野,选择全国性的课题,在业务上进步很快。他特别强调:做学问一定要严谨,要尽可能全面占有资料、特别是核心的资料不能遗漏,“论从史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他说:重实证,不仅是考古学的突出特征和基本学术训练,也有他导师冯尔康先生、傅同钦先生的影响。最后,刘毅还半开玩笑地说,“历史研究不仅要进得去,还一定要出得来,不能角色代入,不能加入个人演绎甚至‘脑补’成分。”
对刘毅来说,成书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很难找出一段完整的时间坐下来思考写作”。每个学期都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三四门课程、完成科研任务,同时身兼博物馆馆长等数职的他还要做不少管理工作。“所以这部书更多是见缝插针‘抢’出来的,高铁上、飞机上,开会出差的间隙,乃至奉陪父母输液、住院治疗都成了我最安静的工作时间。”刘毅说,这部书还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原计划以“通史”和“专题”上下二卷分别记述,但受限于时间和精力,“专题”部分只完成了一半,不得已割舍,最终《陵墓》分卷只出版了一册。
刘毅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前把多年计划的专业研究工作尽可能多做、做好。因此他并不介意办公环境的简陋,对他来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能够有一方书桌让他安坐,沉心治学问道,就是一件幸福而安宁的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刘毅: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上一篇:南开大学—SK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下一篇:南开学子在全国密码技术竞赛中获佳绩
相关推荐
- 南开101 从“新”出发 ——曹雪涛校长在南开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南开教工夺冠天津市教育系统乒乓球赛
- 我校参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在津高校宣讲报告会
- 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
- 也成嘉耦不成仇 ——晚清教育家严修的结婚纪念诗
- 南开大学安排部署2022年招生就业工作
- 我校参加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座谈会
- 南开专家学者推荐人工智能书单
- 新年之际叶嘉莹获范曾赠画
- 严修与唐宝锷
- 校领导为三学院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 南开大学一项发明专利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球可持续发展全球框架计划合作交流项目启动会南开举行
- 南开大学召开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巡察工作动员大会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生社团管理改革推动会举行
- 【迎百年校庆】龙以明院士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 16位科学家获奖
- 叶嘉莹先生著作阅藏之我见
- 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 “我无法呼吸”:乔治·弗洛伊德之死与非洲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