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我国人工智能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刘刚

日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19)》两份报告,客观刻画了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本形态和内在结构,揭示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内生于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中国的智能经济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截至2019年2月28日,报告研究人员共检测到745家人工智能企业,大约占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总数3438家的21.67%,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1446家,占比42.06%)。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占比分别为43.2%、16.9%、14.9%和8.3%。无论从融资额还是从应用领域的拓展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都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是需求牵引的。在745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应用层企业占比高达75.2%,广泛分布在包括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数字内容和新媒体、新零售和智能安防在内的18个应用领域。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
从745家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技术分布看,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最高,为21.3%,其次是机器学习和推荐、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人脸和步态及表情识别,占比分别为17.2%、9.4%、8.6%。同时,排在前列的还包括硬件、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图形图像识别技术,占比分别为8.1%、6.4%、5.8%和5.1%。在可获得研发强度数据的113家人工智能企业中,平均研发强度为9.14%,远高于2018年国内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
中国是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合作的人工智能专利导航研究中,发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达到13万余件。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相关专利累计占比超过全球80%。美国在基础层拥有专利控制力,技术层则呈现中美双寡头竞争格局,应用层中国专利占比领先。从专利布局的技术领域看,技术研发的热点领域为基础层的智能芯片和智能传感器、技术层的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应用层的智能驾驶。
中国的人工智能学术生态是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19年2月28日,本报告共检测到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的94所中国AI大学和75家非大学科研机构。为了响应产业发展的需求,2018年94所AI大学共创建40家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
2018年,中国AI大学共发表国内论文19374篇。同时,对Scopus数据库的检索表明,截至2019年2月28日,141所中国大学和12家非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者在国际上发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论文45913篇。其中,国际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列的大学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大学。在非大学科研机构中,人工智能领域国际论文发表单位主要是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院所。在国际论文发表上,有超过20个国家与中国学术界展开合作。
基于745家人工智能企业关系数据的价值网络分析表明,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从人力资本关系看,745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24.22%拥有在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的经历,19.80%拥有在国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工作的经历。从技术关系看,17.83%的技术输入关系来自国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国外企业的赋能关系占赋能关系总数的比重为9.49%。
从745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关系数据的分类统计看,在技术关系中的技术输入和技术赋能关系数占比分别为30.86%和69.14%,投融资关系中融资关系和投资关系数占比分别为44.22%和55.78%。总体看,人工智能企业以技术赋能和投资为主,说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从745家人工智能企业的价值网络结构看,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极核”状的,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和商汤科技在内的平台企业成为关键主导者。五大开放创新平台仅占745家人工智能企业的0.6%,但是关联节点数和关系数占比分别高达13.7%和11.3%。从关系分类和占比看,开放创新平台不仅是智能经济的主要技术赋能者、人力资本的重要供应方,而且是关键投资者。“平台+赋能+中小微和新创企业+开发者”成为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基本组织形态。
(作者:刘刚,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刘刚:我国人工智能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相关推荐
- 南开大学国旗护卫队参加天津市学校国旗护卫队展演
- 学校党委巡察组向第六轮被巡察党组织反馈巡察情况
- 我校终身教授王伟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特稿文章
- 《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宣传资料汇编》推出
- 【迎百年校庆】《中国翻译》执行主编杨平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南开大学牵手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共建“邹承鲁菁英班”
- 南开大学城市管理“新文科”建设成效显著
- 周其林和朱守非团队《Science》发文:脂肪胺N-H键的高对映选择性卡宾插入合成手性氨基酸
- 教育部网站:南开大学赓续爱国主义传统 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师德专题教育
- 全国教育系统“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启动
- 学校推出在线财务缴费系统
- 杨庆山看望慰问陈志远教授
- 人民日报:新疆反恐的成功经验(常健)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讨会在津举行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南开调研
- 校领导带头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
- 南开区领导来校走访调研
- 学校举办消防安全责任制专题培训
- 李鸿忠到南开大学讲专题党课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