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张晓丹研究员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图中第2排左7为张晓丹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乔仁铭 )4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举行,10位在医学、生物学、地球科学、航天科学等各科研领域中表现卓越的科研女性获得了这一奖项。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丹,凭借在太阳电池领域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成为获此殊荣的10位杰出女性之一。
张晓丹在硅薄膜材料及电池领域已有近17年的研究基础,她与研究团队所研制的新型钙钛矿/硅异质结两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超过了22%,是目前国内该类电池的最高认证效率。
近年来,张晓丹在叠层太阳电池中各子电池性能提升,以及隧穿结设计与实现、可实现先进光管理的透明导电薄膜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做出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成绩体现在高性能器件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备研发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开发,产业化技术转移等方面。
张晓丹是一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她坦言,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也越来越好。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此次获奖是对我的一次鼓舞与鞭策,我将继续孜孜不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张晓丹说。
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担任主任,39位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的评审,10位女科学家获奖者从116个单位提名的224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比率高达22:1。
除张晓丹以外,另外9位最终获奖的青年女科学家分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免疫功能检测分析平台主任、研究员马瑜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牛书丽,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小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教授杨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口腔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陈莉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赵维莅,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袁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魏诗卉。
此外,5位年轻的博士和博士后入选2018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吉林大学在站博士后王丽丽、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白蕊、郑州大学在站博士后杨琳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站博士后姚菊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站博士后梁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之年。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作为唯一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科技奖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自2004年设立以来始终响应并贯彻国家号召,在四方合作单位的齐心推动下不断致力于发现、举荐、表彰并资助优秀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助力全国3600万女性科研工作者释放澎湃力量,汇成创新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共同设立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集团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定位和宗旨,是选拔培养我国在基础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女性人才,关注、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鼓励、吸引更多的女性进军科技创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评选表彰了15届,共有134名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获奖,已成为我国发现和举荐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张晓丹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太阳电池的应用基础领域研究工作,并已取得重要的、国内外同行认可的创新性系列科研成果,曾任科技部“十二五”86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她先后得到科技部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等SCI大类一区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转让2项。先后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奖3项,是天津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开大学张晓丹研究员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相关推荐
- 南开学子在天津市第四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冠军
- 滨海学院举行2019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南开大学召开文科基地建设与科研创新专题会
- 天津—费城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线上召开
- 南开研究团队发现拉比振荡手性效应
- 奥运史首次:机器人在水下完成火炬传递 南开团队参与设计
- 学校举办系列活动致敬南开劳动者
- 曹雪涛院士首提“表观元控组”新概念
- 南开大学举办党支部书记“对标争先”专题培训班
- 于树香校友向南开大学捐赠著作
- 101次,南开人的歌声在云端绽放
- 学校召开实验室安全专题工作会
- “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与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端论坛南开举行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南开大学召开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会
- 专家学者共商南开化学一流学科建设暨“十四五”规划
- 学校召开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 校领导为环科院、医学院师生讲党课
- 我校参加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南开大学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师生座谈会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