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开大学 > 新闻公告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开题

2019-03-26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南开新闻网讯 3月23日上午,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余新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的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挺阁举行。

  评审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翁乃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系教授梁嵘、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雷祥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明组成。组长郑金生主持了开题会。项目首席专家余新忠教授从项目的主旨、学术史梳理和发展空间、研究框架、重点难点和预计成果等方面向专家组作了汇报。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和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指出现代医学的形成是现代国家建构尤其是卫生健康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历史学、中医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共同来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医这一活着的“传统”及其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外史的融合也是当下日渐活跃的医史研究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同时,专家组也提出,中医史研究应当考虑伦理道德、社会性别、官方意志等相关因素,研究途径也不应局限于文本,还要参考图像、技术等,并强调要注重项目研究的可持续性,力争实现项目的滚动,以保证充分实现研究目标。

  子课题负责人、中研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梁其姿,浙江中医药大学郑洪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树剑教授和代表复旦大学高晞教授参会的浙江师范大学崔军锋副教授等人对于项目的建设发表了补充意见,认为打通内外史不仅对于医史研究具有必要性,同时对于中医实践也具有实用性价值。知识史的探讨也应包含社会各阶层如何利用医学知识。此外还要考察现代中医的本质以及中医教材体系的建立、传统技术和器具到现代的转化和妥协、西医东渐、中医西渐等对于现代中医形成的作用。要注意在研究中加入区域史和全球史的视野,同时关注专科如妇产科等领域的发展变革,并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中医能够存活的原因。

  最后,余新忠教授与会专家发言进行回应总结,并再次感谢与会嘉宾的指导和建议。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社科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课题组供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进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开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