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将素质拓展引入体育课堂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郝静秋 摄影 吴军辉)“请大家用道带把眼睛蒙上,在你们面前有一根30米的长绳,在我宣布开始后,大家要在40分钟内,把它围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组好后,所有人要相对均匀地分布在这个正方形的每条边上……”
这不是某个单位或组织的户外活动,而是南开大学跆拳道课堂热身后的真实一幕。
“我们怎么样确认四个直角和四边等长呀”“可以先确定四个人固定,在大家都接触到绳子后,四个顶点的绳子分别由这4位同学抓紧,然后调整角度……”在课程老师李兰忠介绍完规则后,36名同学开始聚集起来,商讨项目成功的关键。
“这项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挑战学生的体能或技能,而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李兰忠说,“在跆拳道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素质拓展的引入,让同学们在各项体验中逐渐懂得了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永不言弃,这一点对于跆拳道项目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体育课是全国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提升大学的体育工作,一直是一线体育教师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事了20多年体育教学的宁津坦言,“由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缺失,光靠在大学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体质是不现实的。我们希望,大学体育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到两项终生受益的、并且喜欢的基本体育技能,更在于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运动的兴趣,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宁津介绍,把素质拓展进入自己的足球课课堂,源自于近期和同事们参加的一次职业发展素质拓展训练。看到大家在过程中的那种充分融入,他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的教学形式,就在课堂进行了实验。学生们除了练习足球技能外,更多的开始打破运动的“孤单”属性,在“纠结”、信任背摔、“大河之舞”、“智力记忆”这些素质拓展项目中逐步融入团队。
在宁津看来,素质拓展并非是虚无的形式,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配合的魅力,增强对这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自身在运动方面的无限潜力。“我们常常是好几个学院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有时甚至会出现某个专业只有一位同学上课的情况,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们出现不太熟的情况,上课临时搭档,下课就奔向各方,没有什么多余的交流。引用素质拓展后,同学们逐渐‘破冰’,常常上完课也能看到他们打成一片的场景。”
除了足球和跆拳道,在排球、健身健美等体育课堂上,常常也看到学生们手牵手共克“难关”,素质拓展教学究竟效果如何?在同学们看来,“有趣”、“成长”是最直接的感受。
学生们不得不主动交流了解,打破了之前个人活动的局限;新鲜的教学形式,提升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了完成项目,整个班级的成员必须要相互信任、理解、合作、鼓励;有什么心得或感悟,也可以即时分享;用一项团体项目,让学生们构建起“头脑风暴”,齐心协力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重新领悟了人和团队的潜能。
“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让我们学生之间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大二女生任欣萌说,“我很喜欢足球,这也是一个特别需要合作的团体项目,素质拓展让我们更加信任对方,训练时我们的配合也比以前默契多了,足球的乐趣我看是比以前更多了。”
上这堂课的同学大多在1999年前后出生,这群被李兰忠概括为“特别强调个性张扬”的一代人,也是对拓展训练接受度最高的一群人。“用素质拓展的方式,学生在一开始会有些不太适应、配合,但后来,这种情况就比较少了,因为他们是一群特别团结、勇敢、智慧的热血青年。”
医学院大一新生宁欣洁也认可素质拓展进入体育课堂:“人的潜能总大于他所能预想到的。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激发人潜能,增强人自信的训练,蒙上眼睛来围绕成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怎么可能?然而,我们最后却将任务很好的完成了。这让我明白,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只是我们不敢做,或者我们主观臆断了自己不能做,我相信自己是可以练好跆拳道的。”
素质拓展不是体育课堂唯一的创举,学校体育部还于近两年在周末开设了各运动项目的课外辅导站,老师们牺牲休息时间志愿辅导同学,弥补他不能选上某个体育项目的遗憾,同时还在线上推出了一款名为“创高”的运动APP,督促学生们每学期跑步30公里,获得体育成绩中课外锻炼的分值。
“教学形式是多样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体育课目前在大学生的学业计划里只占4个学分,我们一直努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利用一定的形式提升学生们的上课体验,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宁津说,“对于如何引导更多的学生爱上体育、终身体育?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观题,我们还在继续探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开大学将素质拓展引入体育课堂
相关推荐
-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学勇一行来校调研
- 节能又智慧 津南校区14个地下车库完成照明改造
- 【百年校庆】人民日报:兴学强国 风华正茂——写在南开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 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姜洪洋一行访问南开大学
- 【迎百年校庆】南开大学出版社举办“南开历史文化图书展”
- 校领导会见美国杨百翰大学外教
- 疫情面前 南开思政课在行动
- 【迎百年校庆】江小涓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 《新大众哲学》(教材版)“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前途命运暨当代国际形势研究”系列成果新书发布会南开举行
- 校领导为物理科学学院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 南开大学教师在第七届全国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中获佳绩
- 南开师生携手共建绿色校园倡议书
- 校领导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于立军来校调研
- 刘延东祝贺叶嘉莹先生96岁寿辰
- 为李万华先生整理口述史
- 我校关工委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学校党委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二)
- 校领导为物理科学学院师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 南开大学环境污染诊断与防治科普基地获认定为天津市科普基地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