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登中央民族大学刘璐琳副教授《体现使命担当 符合发展规律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
新闻网讯 2020年6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我校管理学院刘璐琳副教授《体现使命担当 符合发展规律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全文如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深入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用“小康”这一概念来确立我国发展目标,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深得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使命担当。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四大把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作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党的十六大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作出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大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发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要求全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40多年来,我们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全面小康,民生为先。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0多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党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对“全面小康”奋斗目标进行充实和完善。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我们党不断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连续性、完整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确立的奋斗目标,也是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变化不断丰富完善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三大对此作出定量表述,即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一条主线,根据我国发展实际适时丰富完善相关指标,推动我国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深刻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一鼓作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点线冲刺。当前,我们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从提出小康社会,到逐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凝心聚力、化危为机,坚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终点线冲刺。只要我们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必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内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制度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善于运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冲击的“不确定性”,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新冠肺炎疫情又带来新的挑战,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凝心聚力,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就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四是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必须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刊登中央民族大学刘璐琳副教授《体现使命担当 符合发展规律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
相关推荐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8级孝通班荣获2020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班集体称号
- 理论学习有收获 调查研究有成果 检视问题有深度 整改工作有实效 宣传报道有影响——中央民族大学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爱心企业捐赠口罩 携手战役共克时艰
- 我校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
- “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层论坛”在学校举行
- 张京泽与校内挂职干部座谈强调:加强交流了解 切实增长才干 服务学校建设
-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切实把防疫责任放在心上 扛在肩上 拿在手上
- 学校成功组织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考试
- 李计勇前往紫竹院街道办事处交流座谈
- 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文喜主持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
- 我校顺利完成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组考工作
- 我校校友张小娟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人民日报》刊登黄泰岩校长《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文
- 学校召开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 强管理 严落实 提高研招安全责任意识 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责任书签署仪式举行
- 校领导假期前走访慰问师生并进行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检查
- 马文喜一行前往新校区调研并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 创新扶贫治理机制与方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防范返贫风险——访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丽君
- 面对面搭起沟通桥梁 心连心共促学校发展 校长接待日:郭广生与学生代表座谈
- 强基铸魂 寻根蓄力 ——中央民族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培训班在延安
新闻公告
- 校领导慰问丰台校区寒假返乡学生 01-10
- 武警某部政委一行来校调研走访 01-07
- 我校舞蹈学院多名教师获奖 01-06
- 学校举办2021年新进教师培训会 01-06
高考招生
- 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4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 08-05
- 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