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小区来了一支党员服务队
他们,每天坚持8小时巡防,“行程”20000余步;他们,全天候轮班担任隔离楼栋“门卫”;他们,克服工作家庭等多重困难守护校园。
在这里,他们不是教授、不是领导,不分老少、不分地域,他们是疫情防控党员服务队队员。
他们是疫情防控斗争中冲锋在一线的教工党员,574名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徽在校园里闪耀光芒。
西苑小区的巡防党员服务队
这几日,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吹响“总攻”的集结号,严控小区出入已成关键环节。
学校党员同志们听闻号角,高擎旗帜、冲锋在前。学校党员服务队报名时,教授党员率先带头,广大党员踊跃“顶上”。细数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同志等60岁以上的党员多达13位,很多“60后”教工党员也坚持要“上岗”。
2月18日是经管学院巡防的第一天。经管学院党员服务队报名时,冯中朝同志反复叮嘱,如果有疫情防控工作,一定第一时间安排他;项朝阳同志第一时间打电话主动报名参加;祁春节同志因爱人冲在医护一线、母亲在家,不能参加服务队特别愧疚,给组织反复解释;安波同志得知组建党员服务队的消息后从校外火速赶来前线值班。
植科学院的值班名单中,53名教工党员踊跃参加。据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超介绍,张献龙同志、姜道宏同志第一时间报名,丰胜求同志主动参加一线服务,她说:“我们学院争取机会还得排队,专业教师党员都在等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感觉学院很团结、组织很温暖!”
其实,早在2月12日,食科学院李斌同志便在西苑北门开展了志愿服务,口罩、手套、雨衣、防护帽、体温计,这就是他值班的全部“装备”,招呼停车、轻声问候、检查体温、作好记录、叮嘱劝慰、安全放行,李斌和另一位党员同志工作有条不紊。
校长、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李召虎看望慰问西苑北门值班党员
为了顺利“上岗”,李斌还反复研究怎么打招呼、怎么判断人的行为习惯、怎么观察路人的心理等,经过“实操”和“实习”,他说自己对门卫的工作特别熟悉,“火候分寸已掌握熟练”。
获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的支部书记颜廷武同志参加了党员服务队成立后的首批巡逻值班。在西苑,他感觉特别有“力量”,他谈到,自己其实被周围的能量“包裹”着,保卫人员、物业人员、超市人员,他们的工作激励着自己。他说,自己半天不喝一口水、中午补充能量下午接着干,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脚酸腿直,相当于4场监考合计20000余步,还引得多位亲友“非常时期别外出溜达”的“温馨提醒”。
但颜廷武也说,“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绝不是一句空话,他表示:“虽不能冲锋一线救死扶伤,但作为一名有着20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特殊时期努力为学校抗击疫情尽绵薄之力,我的巡防步伐是坚定有力的!”
上午西苑巡逻、下午楼栋值班、晚上忙着产业体系材料,既是植科教师、又是团委一员,既是青年党员突击队一分子、又是教工党员志愿者,从疫情防控以来,刘立军同志的角色不断转变,但一直都坚守在战“疫”前线。
他说,戴口罩“上岗”的瞬间,就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在隔离楼栋门前,他只能坐或站,一工作就是5个小时,控制进出、严肃劝返、物资保障、协调联络,他和同志们一丝不苟。他说志愿精神就是一滴水,关键时期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就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小区巡防,看似制止聚集、劝返居民、提醒佩戴,绕院子一遍一遍转,实则体现温馨与关怀。陈国顺同志为未戴口罩的老同志带上自己多出的口罩,唐梅同志看到服务队老师和西苑工作人员没有防护手套,主动回家拿来分享给大家……
队员们值班时,64栋的一位老师很想出门,她透过窗户问能否出去买菜,当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她说:“听指挥,不添乱”,当队员再次路过楼栋时,她伸出大拇指,为教工党员志愿者点赞。
副校长、校疫情防控指挥部执行指挥长姚江林看望慰问党员服务队
(本文图片由 高翅 刘立军 吕瑞凯 拍摄)
一个支部就是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带领更多的教工参与到这场人民战争中来。本科生院工作人员钟华同志说,自己不是党员,但被这种氛围感染,主动要求加入值班队伍。信息学院的谢为博老师,收到成立党员服务队的消息,虽然自己不是党员,却全院第一个报名要求加入。
没有安排、没有动员、没有告知,动科动医学院兽药科学系党支部书记彭大鹏同志主动到东社区为居民楼消毒,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到社区做志愿工作了。
这是群像而非个人。很多受访党员志愿者说,“不要只采访我们,看看学校领导,天天忙于一线;再看看后保的王周华、建安的程华,还有那些一线医护人员,他们每天红着眼圈,超负荷运转,却那么坚定,他们尤其值得尊敬!”
还有,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师生党员,即便隔离,也还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一边教与学,一边服务当地疫情防控,帮扶春耕生产、支援社区防控,他们共同构成学校疫情防控的先锋力量。
就在记者发稿时,西苑小区还有一群戴着红袖章的教工党员,他们一遍遍巡防着美丽的校园、一遍遍丈量着这片丰饶的土地。
记者随笔
党组织是宏大而抽象的,党员却是具体而生动的。
党员服务队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只不过,这不是红旗招展,而是肃然于师生心中。
路过小区的师生知道,见到“红袖章”的同志们在巡逻,就会感觉小区是安全的、有保障的,也同时感到心里暖暖的。
疫情下,口罩遮不住党员同志们坚定的眼神,更遮不住党员同志们的向上精气神。
口罩,让人但见眼神、不见面庞,全校上下四处皆称“同志”与“战友”。
这样称呼下的故事还很多。
党员青年突击队代金贵同志已经在隔离点执行10多天任务,为了让他吃一点开胃的,他的“战友”刘立军为他送去了春卷、藕夹、腊鱼、咸菜和6个卤鸡蛋,晚上他回信说:“饱餐一顿,感恩战友!”
前几日值班,一位戴口罩的老同志杵拐杖来拿校报,临别时她嘀咕道:“党委宣传部,‘党’字头我相信,我这辈子只跟党走!”这可能是几十年前的语言,即便不知道她是谁,也足叫人泪目珍视。
党,在疫情防控中不单纯是领导力量,更是人性之美;党,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更是使命与担当。
何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们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作为共产党人的荣耀与梦想。
你踏杀万物,我激越春秋。党员同志们正用这种气度与病毒作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党员同志们,团结起来!
保卫华农园!
保卫大武汉!
(本文作者系 川竹 唐永木 张进 审核人 李向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故事】小区来了一支党员服务队
相关推荐
- 廖国瑞校友担任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01”指挥员
- 智慧渔业:从专业到产业
- 我校新增四个本科专业获批
- 高翅: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 居家物理实验:激发无限科学创意
- 科技兴农:再生稻收获机助农增收
- 我校在莴苣叶色的遗传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闻玮玮教授与新生品鉴茶韵 冶情清心
-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雷邦贵来校调研
- 我校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姚江林专题调研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工作
- 学校与扬翔股份、影子科技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十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 【战“疫”快报】重庆云阳捐赠20吨蔬果助力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宋洪远教授作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辅导报告
- 第二期“金种子”能力提升课程结课
- 经济管理学院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 【战“疫”故事】党员青年突击队:守护华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 Nature?在线发表华中农大陈桃副教授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研究成果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