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翅讲授“耕读中国”思政公选课
大学育人,先通才而后专才。6月9日晚,“耕读中国”思政公选课在三教B203智慧教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耕读中国”课程组高翅教授为同学们授课,和师生共同探讨“耕读文化”。
本次课程采用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方式展开,涵盖视频连线分享、小组讨论交流、课程作品展示、点评总结等环节。
别开生面 云端连线教学
智能温室里,一排排翠绿映入眼帘,火红的西红柿宛如一个个小灯笼,衬托出丰收的喜悦。
湖北永耕农业有限公司工程师周江和同学们线上分享了现代智慧农业模式,带领大家云上领略大棚番茄的世界。
“无土栽培”“智能控温”“精准浇灌”“根系监测”“虫害防治”……同学们认真观看着“智慧农业”。
周江说,与传统种植不同,智能温室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减少土壤带来的病虫害、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温室内的环境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利用精准浇灌和水肥一体化使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提升。
“你们说得都对”小组视频展示(学通社记者 杨宇轩 摄)
同学们展示小组制作的视频(学通社记者 高俊 摄)
课堂上,生命科学2004汤雨晴提问道:“用于生物防治的小蜂是否可以同时增加蜂蜜产量?”周江说,“此蜂非彼蜂”,这类蜂主要用于病虫害防治。
小番茄的最高株高是多少?如何采收?秸秆如何处理?温室智能控制系统能实现本土化吗?高翅一边观看,一边提问,周江一一介绍解答。
分享收获 激发创作思路
在教室的墙壁上,以“耕读中国”为关键词的Logo图案各具特色。这是课程的实践作业,意在鼓励同学们大胆表达,描绘心中的“耕读中国”。
投票环节,高翅和师生一道前去欣赏观摩,或拍照纪念,或相互交流意见。然后,同学们慎重选择自己最心仪的Logo图案并投上一票。
投票环节
分享环节,同学们交流了创作思路。经济管理2007徐善美将一枝蘸了墨水的毛笔和墨迹抽象成一个“耕”字;以梯田为载体,生命科学2004汤雨晴介绍了自己创作的初衷;“整体框架是一个古典的扇形,左边的几亩土地代表‘耕’,右边的书桌代表‘读’”,财务管理1902刘姝函阐述了自己对耕读的理解;视觉传达设计2003张姝菲选用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元素牛和耕犁来诠释主题。
实践视频讨论与分享环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流氛围热烈。外国语言文学2003谢扬代表“七个葫芦娃”小组向大家展示实践视频,开头强烈的昼夜交错对比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我们受动画《强风吹拂》的启发,选择‘跑步’作为切入点,贴近生活,以小见大。”而经济管理2007徐善美代表“大家说的都对”小组介绍道:“何为‘耕’,笔尖耕耘,以耕创欣欣向荣;何为‘读’,立己勤读,以读促明理益知。我们耕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同时也建造更好的祖国。”
旁征博引 论说耕读文化
高翅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说,云上分享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高翅对同学们创作Logo的想象力表示认可,同时建议同学们在logo设计上要做到易识别、易传播、简洁明了、注重色彩。他还从创意、寓意、哲思、美学、艺术等方面和同学们交流了Logo制作的要领。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这一张!”高翅上前取下了生物信息1801时培博的设计作品。高翅表示,该作品识别性、艺术性和准确性以及稻穗和鱼的寓意传达比较到位。
高翅表示,实践视频作业培养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是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还对视频制作的主题、文案、拍摄和后期等方面提出建议,他建议同学们“有情怀”“善创作”“讲品位”。
“‘国必依山川’,无论是什么专业,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的文明都是由‘耕读’演进而来。我们要了解国情,就是要从民情、农情出发,因地制宜地践行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高翅对“耕读中国”提出见解。
校党委书记高翅点评作品
校党委书记高翅与师生共同探讨“耕读中国”
“耕读中国”课程师生合影(记者 川竹 摄)
“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高翅指出,“耕”和“读”是一个两相辩证的关系,从个体到群体和社会亦是如此。高翅借用“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解释了从农业到农学再到“天人合一”的演化顺序。他指出,我们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而实现“参天地、赞化育”。
“大家读过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吗?”高翅鼓励同学们多读人文社会学经典著作。他谈到,“耕读中国”的立足点在于中国,他勉励同学们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勇担重任,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高翅最后以横渠四句与“复兴一代”共勉。“耕读中国”课程落下帷幕。
“我觉得高老师真是我的知音,他能够完全解读出我设计logo的思路。他的解读让我对‘耕读中国’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农耕和读书,更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相融通。”时培博在课程结束后激动地分享到。
据了解,《耕读中国》公选课采用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授课形式,30名同学参与课程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恺教授等9名老师全程参与授课,本次课程为第8次课,理解和认知“耕读文化”是课程的核心目标。《耕读中国》秉持“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精神,结合国家发展、“三农发展”和华农特色而开设,通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和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深度分析“三农”的能力,引导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学通社记者 游惠婉 记者 川竹 审核人 常慕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高翅讲授“耕读中国”思政公选课
相关推荐
-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到各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交流
- 我校4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2019年高等学校果树嫁接与修剪技能竞赛在我校举行
- 狮山欢乐节备受媒体关注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2次调度会
- 体验国际文化 感受学习乐趣
- 我校在农药毒理学领域研究取得新进展
- 高翅带队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
- 校运会健将榜
- 我校第五十九届田径运动会闭幕 三人破四项校运会纪录
- 【战“疫”故事】一笔来自烧伤科的特殊捐款
- 【课堂】大学生礼仪课的育人“三重奏”
- 高翅到离退休教工活动中心看望慰问老同志
- 我校在第四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获三等奖
- 水产学院赴建始县开展党建“1+1”活动
- 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 亚信智慧农业应用与发展研修班(第一期)在我校举办
- 我校举办第六届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竞赛决赛
- 第九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七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召开
- 湖北省法学会农业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召开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