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那一片大海,激荡着读书人的心灵

2021-05-21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新闻网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4月23日下午,在学校图书馆前面的台阶上读出这句话时,姜子岳体会到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第一句,从小爱看书的姜子岳在小学时就读过这本名著,后来也陆续读过几次。但这一次,显然和以往都不同。

华中农业大学师生在“进步阶梯”上开启阅读接力

在他开口朗读之前,古巴姑娘撒艺美已经在哈瓦那的家里用西班牙语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当她收到来自中国武汉的邀请,参加全球接力阅读《老人与海》的时候,非常兴奋。她原本打算到海明威描写的那个海湾去朗读,但由于新冠疫情不能出门,只能在家里“跑完”这次阅读接力的“第一棒”。为了弥补不能到海湾朗读的遗憾,她特地用家里的大电视机滚动播放哈瓦那的风光,作为朗读的背景。

古巴姑娘撒艺美在哈瓦那的家里朗读《老人与海》

这是2021年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的下午,在狮山读书节开幕式现场,被评为今年校园“阅读之星”的2018级文管张之洞班本科生姜子岳和在场的百余名师生以及远在大洋彼岸的古巴读者撒艺美一起,共同开启《老人与海》阅读接力活动。这天之后的一个月里,狮山校园里更多师生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的各行各业各民族读者,还有全球五大洲的国外读者,通过跨越地域与语言的方式,接力读完了《老人与海》。这些读者中,有大中小学师生,有学者,有政府官员,有企业家,有新闻工作者,有图书出版界人士,有国际组织工作人员,也有工人、农民、警察、创业者、快递小哥、个体摊主、自媒体人、社交平台UP主、自由职业者。

感悟永恒精神

古色古香的木制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满了书籍,书柜前的木制靠椅上,身着灰色盘扣上衣的骆承烈老先生戴着眼镜,精神矍铄地捧着书认真朗读。尽管已经86岁高龄,但这位著名儒学专家、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对于参加这次阅读接力活动非常激动,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在此建党百年之际,我想参加这项活动通过接力作品献礼于党。”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诚如骆承烈教授所言,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狮山读书节组委会精心选择了世界名著《老人与海》开展阅读接力活动,意在邀请全球读者共同阅读老年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马林鱼在湾流中搏斗的故事,品味人类不惧挑战、不懈奋斗的高贵品质和永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海明威和《老人与海》,强调胜利实现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他说:“《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不止是老党员骆承烈教授精准捕捉到了这种“永恒的精神”。就在开启阅读接力的这个下午,海明威笔下描写的发生在古巴的故事也让中国大学生姜子岳再次认识到,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烦恼与困难,“都需要我们端正心态,不自暴自弃,而是勇往直前解决问题。”为了领读全书第一句话,姜子岳认真揣摩,选用合适的语气,试图读出主人公那种落寞、沧桑的感觉。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张泽宇博士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经济管理学院张泽宇老师10岁读《老人与海》时,只是感到老人不幸,被命运捉弄。如今以阅读接力这种方式捧起这本书时,他看到的不再是命运安排下的悲剧,而是不畏艰难的勇敢,是不避险阻的追求,是不忘初心的坚持,更是不念失利的乐观。“今年是我来华农的第三个年头,华农人的勤恳踏实始终震撼着我:老一辈科学家们在艰苦环境中求索,年轻人们在逆境中奔跑,恰如与海浪、与鲨鱼搏斗的老人,令人敬畏。”他说:“希望阅读接力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思考,也带来鼓舞与帮助。”

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教授在南湖水产基地接力阅读

收到学校的阅读接力邀请时,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正好在广州一个科研基地的池塘边,开展草鱼繁育工作。虽然没有《老人与海》中大海的场景,池塘中水面波光粼粼的感觉还是让她深受触动。实验室几个研究生最近的实验都不太顺利,费了很多心血的实验都失败了,这让她不断回想起故事中老人与大鱼、鲨鱼勇敢搏斗的场景,“让人肃然起敬,心情也豁然开朗。”高老师特别喜欢这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她说:“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收拾心情,继续战斗!”返回学校拍摄朗读视频时,她特意选择了南湖边的水产基地,认为那里和故事中的场景比较契合。拍摄当天,一位年龄较大的师傅刚好划着一艘小船在水面上工作,高老师顿时心领神会地笑了:“这背景不就是老人与海的真实写照么!”

驻守华中农业大学南繁基地的研究生陈理想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这时已经有些炎热的海南省南繁基地里,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陈理想正在忙于收获玉米,阅读《老人与海》则为艰苦而平淡的科研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每天劳动之余,捧起书本的那一刻,身体的疲惫彷佛褪去。“文中老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和艰苦卓绝的环境做斗争,令人备受鼓舞,肃然起敬。”他说,在南繁基地开展科学研究何尝不是如此,“虽然辛苦,但老师和师兄师姐们任劳任怨,始终坚守在我国玉米育种的第一线,只为助力我国育种事业发展,我想书中老人的精神与南繁育种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如出一辙。”

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在全国政协委员、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吴杰庄看来,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象征着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我曾思考海明威为什么不让老人最后获得成功呢?”他说,成功在这部小说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勇于挑战和超越的生命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当下黄金时期,更应抓住机遇,顽强拼搏、勇于迎接生命中各种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共享阅读盛宴

“老师,我们读《老人与海》是给谁听呢?”第一次面对镜头读书,贵州省毕节市兴合村为民小学罗惠既有几分害羞又感到特别新鲜。这位五年级的小姑娘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能读书给看不见的陌生人听,更没想到自己还能与全球各地素不相识的人们一起共同阅读一本书。

贵州省毕节市兴合村为民小学支教老师与学生一起接力阅读

为民小学是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接力扶贫的支教点,从“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起,一代代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相继走进这个乌蒙山深处的学校,帮这里的孩子种下“勤读书,立大志”的梦想。2016年,华中农业大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登上了央视一台《星光大道》舞台,质朴动人的支教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则向为民小学捐赠了一间爱心图书室。这间宽敞明亮的图书室,如今成为了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罗惠更是常客。带领罗惠她们参加这次阅读接力活动的第十六届研支团志愿者杨子萱,深深为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与渴望感动,她说:“在这大山深处,书籍成了他们了解世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我们志愿者所要做的,就是为营造书香校园而继续努力,让孩子们的阅读有引领,有氛围,有质量!”

云南省腾冲市民族联谊完全小学的佤族学生赵敏加入付欢一家的阅读接力中

“姐姐姐姐,快来和我们一起读书吧!”付欢朗读的声音刚停下,女儿抬手脆生生地招呼着,将妈妈手里的书递给了旁边一位身着佤族服装戴着红框眼镜扎着马尾的女孩。这个女孩叫赵敏,是云南省腾冲市民族联谊完全小学的佤族学生。赵敏从付欢女儿手里接过书,大方地朗读起来。云南省腾冲市居民付欢没有想到,自己一家三口在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寨中朗读《老人与海》,居然引起当地人的驻足围观,并因此与赵敏结缘。

湖北省黄梅县油铺街村村民黄景红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湖北省黄梅县油铺街村是华中农业大学定点扶贫村。虽然经常跟来自华中农大的师生在村里相遇,但村民黄景红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这所大学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读世界名著。经过反复斟酌,黄景红最终选择在姹紫嫣红、春光明媚的青山绿水生态园和自家门前朗读。过去五年,在华中农业大学连续四届驻村工作队的接力帮扶下,油铺街村脱贫致富,青山绿水生态园就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一步一步建设起来的。如今,参与到阅读接力中,黄景红深受感染,她希望通过行动带动更多村民读书,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更要让头脑富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教授接力阅读中文版《老人与海》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教授接力阅读英文版《老人与海》

参与这次阅读接力,校内师生更是非常踊跃,不管工作和学习多么忙碌,师生们都欣然接受邀约,并精心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活动。当组委会工作人员邀请校党委书记高翅参加《老人与海》阅读接力时,他欣然应允,抽出时间,选择了“未来之窗”下的水池边,朗读了小说中的段落。一向强调读经典、读好书的李召虎校长因校务活动繁忙,未能参加中文版的朗读,后来,又特地利用出差前的空档,去校史馆参加了英文版的朗读。外国语学院韩松立老师是朗读爱好者,早些年也多次参加过学校举办的金秋雅韵诗文朗诵活动,但近年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参加这样的活动少了。这一次的阅读接力,她也一直担心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是如约拍摄时,负责联络和拍摄的老师都惊诧了,原来韩老师几乎把那段内容背诵了下来。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韩松立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老人与海》

为了和全球范围的阅读爱好者一起接力阅读《老人与海》,外国语学院师生承担起了英文版的阅读接力重任。全院2018级、2019级、2020级三个年级142位同学,校长李召虎、副校长青平、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外籍教师共32名教师倾情参与。此外,还有在校的巴基斯坦、布吉拉法索、西班牙和卢旺达留学生,在外的埃及和尼日利亚校友,在德国马普所,德国和来自以色列、墨西哥的科学家,在阿根廷和巴西的博士生,以及英国、美国、法国、新西兰、韩国的读者分别用自己的语言参与了阅读接力。

外国语学院师生参与英文版《老人与海》接力阅读

华中农业大学巴基斯坦留学生AmarRazzaq参与阅读接力

韩国东亚大学陈炳来教授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因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去年开始到现在,韩国东亚大学陈炳来教授和学生们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由地来到华农交流,但是他们始终牵挂着华农,关心着华农。接到邀请后,把自己称为“华农韩国校友”的陈炳来教授兴奋地表示,这种活动他们绝对积极参加。陈教授跑遍釜山的书店,买来两种不同版本的《老人与海》,经过一个晚上的认真比较后,选定翻译比较到位的版本。“华中农业大学韩国校友们特别想念华农,如果让他们参与的话,一整本书都不够他们读。”陈炳来教授说,最后决定只通知东亚大学的李廷官教授和实验室的三个研究生组织读书。独自静静地阅读是韩国的读书文化和习惯,5位阅读者各自选了喜欢的场所,有的在工作室、有的在图书馆、有的在校园内的安静角落,轻轻地读起了书。

香港友邦澳门总监陈蕾伊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完成《老人与海》接力阅读,香港友邦澳门总监陈蕾伊激动了很久。“联想到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面对无数的困难,我们应该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样必须坚持!”她说:“只要你能坚持,走向成功的路上一定不会孤独。愿我们每个人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定信念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传递人文情怀

“不只是我自己读,更多的是要进入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中有我,还有在我之前和之后阅读的伙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政府副区长贺斐看来,这不仅是阅读的接力,更是情感情绪的共鸣与传递,哪怕大家来自世界各地相隔千里,因此特别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展现。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政府副区长贺斐阅读接力视频中展现的当地风景

接到邀约后,贺斐与朋友们开始筹划,从场景、氛围、服装、道具、表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讨论。他们在康巴什的乌兰木伦湖畔坐着静思,想象着当时的场景和老人的感受,白天夜晚、日出日落、落寞寂寞、坚持坚定;走过了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图书馆、成吉思汗广场、双骏广场、乌兰木伦广场……每一句话都反复试读,每一种语气都反复推敲,每一个镜头都仔细研究,每一种情感都认真揣摩。

得知可以用彝语朗读《老人与海》,位于四川大凉山的西昌学院彝族教师马海阿依(马燕)觉得,这是传播彝族文化的良好时机,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于是,马老师找来大学生彝族文化协会的两位同学竹尔莫拉歪和尔古小车,先翻译,再朗读。马老师鼓励他们,如果翻译中有拿不准的语句,老师可以再找彝文名师帮忙指导。实际上,两位同学自己就完美地完成了翻译工作。拍摄时,他们穿上彝族服装,选择到邛海边的彝族文旅小镇朗读,然后给视频配上汉语字幕。

凉山彝文教材编译室的阿策阿依姿诗莫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凉山彝文教材编译室的阿策阿依姿诗莫(李忠英)编审是彝文翻译领域的知名专家,她积极参与到彝语接力阅读《老人与海》的活动中,不仅自己翻译原文和布置场景,还在打印出来的中文段落上逐句标注每句彝语对应的视频时间点,以便读书节组委会工作人员剪辑时精准配上中英文字幕。

为了凸显新疆特色,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买合巴老师邀请到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干部努尔比亚穆•阿布力米提后,又求助于在新疆当记者的哥哥将阅读内容翻译成维吾尔文。她哥哥原本没有看过这本书,等翻译完那段文字后,他说一定要买一本《老人与海》。作为这次活动的工作人员,买合巴老师自己也深受感动,她说:“从中能感觉到《老人与海》中奋斗拼搏、无畏斗争的精神,我也决定买一本好好读一读。”

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本科生次仁央宗接力阅读《老人与海》

位于雪域高原的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2018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次仁央宗,在准备阅读接力视频拍摄时,身穿民族服装,精心选择了5个不同场景,剪辑完好后又专门给视频配上汉语字幕。负责后期剪辑的老师收到这段精美的视频忍不住赞叹:“太棒了!”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参加阅读接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参加了这次阅读接力后,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赞不绝口。“无事此静坐,有福能读书。我理解这里说的‘福’,是指我们通过阅读与往圣先贤们神交时所获得的成长!”他说:“《老人与海》就是这样一本能够陪伴我们成长的图书,参与这本书的阅读接力活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体验!”

华中农业大学顺丰快递站员工吴超参与阅读接力

华中农业大学顺丰快递站的员工吴超在参加完阅读接力活动之后特别感慨。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自己却没有时间读书。“通过这次阅读接力活动,我终于静静地捧着一本好书,融入到文章中,感悟到了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他说:“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

孩子上大学之后,辽宁省凌海市大业镇坨子村一组村民胡玉环就不怎么看书了。最近趁着参加阅读接力活动的机会,重新收拾归置了家里的书架。读书的时候,她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比如“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还喜欢把书里看到的“好的话”讲给爱人和亲人听,她说:“增进感情的同时,我们一家都收获满满,很有意义。”参加完阅读接力活动后,辽宁省凌海市大业镇坨子村三组村民刘秀新也更愿意主动去看书了,每天收拾完家务之后都会拿起书本仔细阅读。“读故事的时候,看到感人的情节,我也会掉眼泪,也会潸然泪下。”她说:“我很喜欢也很需要这样的学习,会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

在沈阳工业大学派驻辽宁省凌海市大业镇坨子村第一书记李青山看来,这样的活动对城市文化建设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尽管现在许多人习惯了看手机和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但只有坚持阅读好书,才能获得有益的、系统的知识。“乡村需要着重培养一种适合广大老百姓的阅读氛围,引领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他说,鼓励和引导村民们积极参与进来,就是要把阅读带到农村老少中青群众身边,也在这一过程中将文化根植进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这样,在2021年春天,从狮子山下、南湖岸边开启的这场阅读接力,用一本书将全国、全世界素不相识的人们联结起来,共同完成跨越五洲四海、天南地北的阅读,共同感受文学作品的力量。

全球380名读者,贡献了248.6G的朗读视频素材,最终剪辑成195分钟56秒的全球阅读接力视频。学校官微连续30天推送后,引起热烈反响。

策划此次阅读接力活动的文化办负责人感慨地说,对读书人来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用这样的活动,讲了一个中国故事,讲了一个华农故事,显示了一所立志追求世界一流的大学所具有的全球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格局。

就在本文定稿审毕之时,狮山读书节组委会工作人员收到古巴读者撒艺美从哈瓦那发来的一封信。在信中,此次阅读接力的这位首棒启跑者用质朴的文字写道:“这次活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而且也很有趣,我真的很欣赏主人公那种永不服输,坚持与困难作斗争,无所畏惧的精神,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这种精神,以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其实我自己自从毕业以后就很少有时间去认真的,安静的读一本书了,真心希望能够多举办这种读书活动,切实调动一下当下我们年轻人读书的积极性。”

一本书,就是一片大海,激荡着每个读书人的心灵……

文 | 狮山读书节组委会阅读接力项目组(执笔:杨正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那一片大海,激荡着读书人的心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