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农业大学 > 新闻公告 >

专访郭刚奇:绿色校园建设怎么看、怎么建

2020-12-11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新闻网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川竹)日前,学校提出要加强绿色校园创建,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的示范创建活动,共创、共建、共享绿色校园。学校自7月中旬发布《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绿色校园行动方案》以来开展了什么工作、克服了什么困难、取得了什么成绩?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强哪些工作?记者就此专访了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

问:绿色校园创建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和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十四五”规划建议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我校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校师生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心同德、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为绿色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问:绿色校园建设如何提升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答: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共同家园,绿色校园是师生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幸福共同体的重要保障。绿色校园的内涵是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学习和使用空间,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并对师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和谐校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新期待,提出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重要论断。学校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高质量发展,积极回应广大师生所想、所盼、所急,通过高效能治理,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对高品质生活的环境需求。

问:今年7月13日,学校出台了创建绿色校园行动方案,这个方案有哪些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学校高度重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校园的目标。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学校将绿色校园创建作为2020年重点工作加以推进,成立了方案制定工作专班,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学院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绿委会成员的建议,广泛凝聚共识,最终经校长办公会通过后出台。行动方案充分遵循了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明确了创建绿色校园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确定了十项重点创建行动,确立了组织实施机制。为了让创建行动可执行、可考核,专门制定了年度任务清单和责任单位。

从实施情况来看,行动方案主要发挥了三个作用。一是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广泛发动、细化举措、层层落实,形成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目标任务,让各二级单位知道在绿色校园创建行动中应该干什么、干成什么样。三是便于督导落实,通过任务分解和任务清单,让各责任单位明确年度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落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

问:5个多月的绿色校园创建工作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有哪些重要的创新、突破、亮点与特色?

答:创建绿色校园行动启动以来,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薄弱环节入手,在绿色教育、绿色种养殖模式、绿色建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创建等方面发力,相关工作陆续展开。

绿色校园综合提升规划、校园景观规划、生态规划、交通规划的编制已基本成型,学校“十四五”基本建设规划获教育部初审通过;制定了节约型机构创建工作方案和遴选验收标准,启动了绿色家庭申报;修订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等课程;围绕教学科研基地面源污染问题,多部门联动,拟定了《校内基地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使用管理办法》,设立“校内教学科研基地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课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完成了南湖周边池塘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暂行办法》,启动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集中论证工作,本年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时数同比提高9%;完成各楼栋和用能大户的计量表计安装,为开展用能公示打下基础,完成教学楼免冲水小便器试点改造,学生公寓(七期)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开展建设并交付使用;划分责任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问:广大师生员工如何参与到绿色校园共创、共建、共享中来?

答:作为美丽狮山的主人,我们都需要积极参与到绿色校园的创建当中,都可以大有所为。我们应自觉养成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全面提升全员节地、节水、节电、节材、节粮等意识。比如说,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开展绿色种养殖模式创新、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指导学生规范处置实验废弃物、做好教学科研设施管理避免过度用能等。比如说,节约用电用水,自觉养成离开办公室、寝室、教室等公共场所随手断电的良好习惯,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鼓励生活中一水多用,避免过量用水,发现漏水问题,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维修。比如说,积极开展“光盘行动”,不用、少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倡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尽量少开车等。

问:当前,绿色校园创建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答:2020年绿色校园创建做了一些工作,有了较好的开端,但离绿色校园创建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全校绿色校园创建的氛围还不够浓郁。师生员工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存在认识和实践上不足,全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二是环境治理任务仍然较重。雨污分流系统还存在瑕疵,支管雨污混流还一定程度存在,教学科研基地因为种养殖模式的不绿色导致的面源污染还亟待解决,垃圾分类还未实质性开展,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还不够规范。三是房屋、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开放共享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用能增长较快。我校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生均面积能耗离绿色校园创建目标尚有差距。此外,如何更好发挥学院的主动性,对标创建方案开展工作也是下一步要重点落实的问题。

问:展望未来,绿色校园建设将呈现怎样的环境品质和育人效果?让校园更加“宁静、和谐、美丽”。

答:未来已来,真诚的期望通过学校的持续建设和氛围营造,各部门和学院的真抓实干,全体师生和教职工的齐心协力,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基本完善,绿色工作生活方式蔚然成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校园更加美丽,更加绿色、生态,更加宁静、文明、和谐,更加景面文心、情境交融,更加宜居宜学。

审核人 李寅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专访郭刚奇:绿色校园建设怎么看、怎么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