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发现选择性识别端粒末端多聚G-四链体的抗肿瘤药物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超)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以“BMPQ-1 binds selectively to (3+1) hybrid topologies in human telomeric G-quadruplex multimers”为题在线发表了我校动科动医学院位灯国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团队基于端粒末端特殊的多聚G-四链体结构,设计、筛选得到选择性识别(3 + 1)杂合多聚G-四链体的抗肿瘤化合物BMPQ-1。
G-四链体是由鸟嘌呤富集序列折叠成的特殊核酸结构,该结构在基因组中的形成和解旋影响基因复制、转录、翻译或重组等过程。作用于G-四链体的小分子显示很强的抗肿瘤活性,但这些小分子对不同基因上的G-四链体缺乏选择性,不利于选择性地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人类端粒末端可形成复杂的多聚G-四链体结构,与这个结构特异性识别的小分子可阻碍端粒酶对端粒保护,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永生。
团队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分析、圆二色谱(CD)熔融以及荧光光谱扫描等方法,鉴定出特异性识别二聚G-四链体TTA45的化合物BMPQ-1。BMPQ-1可有效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不影响小鼠体重。免疫荧光分析表明,BMPQ-1可诱导端粒末端G-四链体的形成并引起端粒DNA损伤反应。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和CD光谱研究表明,BMPQ-1通过改变TTA45在溶液中的构象系综,进而实现对其选择性识别。该工作为靶向G-四链体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高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刘主教授和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侯海涛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动科动医学院位灯国教授、理学院徐胜臻副教授和伦敦大学学院药学院 Shozeb Haider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我校生物医学专项基金、人才启动基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a870/5932844
审核人:位灯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发现选择性识别端粒末端多聚G-四链体的抗肿瘤药物
相关推荐
- 学校举行2020级本科生军训结业式
- 2020生物医学与健康创新人才研修班在“云端”举行
- 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李召虎致暑期离校师生的一封信
- 校党政领导班子召开2021年第11次工作调度会
- 张俊飚教授获评第二届湖北省“最美社科人”
- 高翅寄语新教工:立德树人育英才
- 理学院等单位赴潜江市启动“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
- 我校与斯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签署《分子育种》合作办刊协议
- 徐强教授与新生描绘五彩斑斓的柑橘世界
- 人工智能:在趣味游戏中打开“信息之门”
- 支原体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 高翅寄语调训干部:要努力提高建设一流大学的能力和素质
- 动科动医学院研讨高级临床兽医硕士培养
- 经管四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金种子”课程:播种希望 畅游于知识海洋
- 我校第六届动物医学暨第四届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举行
- 我校发布水稻基因组序列变异的功能效应图谱
- 科发院党总支集中开展“学史明理”专题学习研讨
- 付新华教授与新生共寻心中的“萤火”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 03-17
- 校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03-17
- 学校部署2022年定点帮扶建始县工作 03-16
- 我校一名博士后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03-16
- 异地同步 云端同窗 “慕课西行”课程开讲 03-16
- 学校一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通过 03-16
- 机器学习和生物大数据交叉融合助力智能育种 03-15
- 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第7次调度会 03-15
- 严建兵与信息学院同学们共同品味书香话成长 03-14
高考招生
-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2016年)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