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获奖团队】中国草变致富宝
■记者团 马世雯
咸安的山头上,原本生长苎麻的田地里杂草疯长,只有几株苎麻孤零零地立着。“中国草”团队来到咸安区考察时,地已经荒了一段时间了。他们走入麻农家中,老人实际年龄不到60岁,但面貌看上去很苍老。不再种麻后,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也倒塌了。“他们的生活很困难,基本上是靠着补助生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18级博士李攀登回忆道。
苎麻作为“天然纤维之王”,是我国特有的纺织原料。2006年是苎麻种植的巅峰时期,全国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但由于传统脱胶工艺需要用到大量酸碱和高温高压条件,能耗高、脱胶废水污染严重,无法满足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大量苎麻企业纷纷关停,苎麻原麻收购量锐减,价格大跌,近百万麻农弃麻、毁麻,如今只剩40多万亩。中国麻纺协会强调生物脱胶工艺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生物脱胶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在带动苎麻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麻农们靠种麻致富。”为了帮助咸安乃至全国苎麻企业实现脱胶技术转型升级,2009年起,我校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余龙江教授团队,深耕苎麻微生物脱胶技术近十年,前后20余名研究生参与其中。
微生物脱胶的原理在于利用脱胶菌分泌出的酶,将高分子量的胶质分解为低分子量的组分,从而易于除去。但是苎麻胶质成分非常复杂,需要多种酶系共同作用才能实现高效脱胶,如何从茫茫“菌海”中筛选到合适的菌株,是团队必须直面的第一个难题。
2009年,研究开始,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何峰博士后和樊培博士负责筛选工作。他们从苎麻种植地根际土、腐烂苎麻、沤麻池等地方采集微生物样品,以苎麻韧皮为唯一营养源构建了筛选培养基,结合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到了二十多株能存活的菌株。
(菌株)
最终他们选定了一株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继续深入研究。为了提高脱胶性能,团队通过长期的菌株驯化、紫外-化学诱变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强化,并从发酵的角度,对菌株的脱胶条件进行了优化。
历时三年,第一代菌株终于走出实验室,投入咸安企业生产,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代脱胶技术在生产中减轻了污染,减少了化学用品的使用,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脱胶不彻底的问题,仍需要碱梳理。以白云、舒潼、李攀登、王慧慧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草”团队,接过师兄师姐的担子,针对工业生产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技术突破。
为了解决问题,他们驻扎在工厂,进行生产性试验。李攀登回忆,“我们去工厂的时候还是短发,回来的时候都长发飘飘了。”
不同于实验室的小型试验,工厂的大批量生产为研究增加了难度。16小时一批的脱胶生产中,每隔一到两个小时,团队成员需要拿到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工厂的生产是不停歇的,机器不间断,我们就要跟着熬夜。团队里大家轮流来,今天我熬,明天你熬。”
在研究期间,团队的指导老师余龙江教授常常奔赴一线,有时甚至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熬夜攻克技术难关。虽然研究工作比较辛苦,但一提起导师的陪伴,李攀登显得有些兴奋:“老师在现场就仿佛首长就在你面前,而且他跟你一样冲在前面,和你并肩作战,这其实给人的很大的心理鼓舞。”
他们对菌株进一步改造升级,加强关键脱胶酶的活性,并且研发出一种新型脱胶装置,能够保持菌株的稳定性,同时该装置底部创新使用连通管装置,将微生物脱胶使用的水和后续漂洗工艺的水循环利用在拷打工序中,从而减少水的整体用量,极大地减少了废水的产生。
此外,“中国草”团队通过多批试验,最终精确把控了参数的设定。通过控制微生物脱胶时的温度,过程中的pH值和溶氧量等参数,能够保证微生物更好地生长,更高效地分泌脱胶酶,同时能保证酶的活性处于最优,进而使得脱胶效率高并且较为稳定。由于拷打过久会损伤纤维,拷打时间与次数也需要准确把控。通过摸索,团队确定了漂洗试剂的最低用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也减轻了污染。由此,进一步优化了生物脱胶体系的整体效能。
自2018年起,“中国草”团队的第二代技术已经在咸安应用了一年左右,现已帮助当地龙头企业精华纺织集团实现了转型升级,推动咸安区1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保障3000余人就业,帮助约2万麻农增收。
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由白云、舒潼、李攀登、王慧慧等人组成的“中国草”团队,凭借“绿草成纤:中国草变致富宝”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拿下湖北省首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但团队的研究仍未止步。“目前生物脱胶耗时约16小时,与化学脱胶相差不大,但是我们有信心把时间进一步降低下来,而且目前我们实验室在这一块确实有了突破。”李攀登说。
微生物分泌酶,酶脱胶,脱下的胶质又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生长。“这其实是个良性循环,如果这三者间关系能够进一步强化,那么整个效率将会有质的飞跃。”
除了苎麻,团队还尝试了将微生物脱胶技术运用到亚麻纤维生产,并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团队还将开展汉麻、黄麻等其他高产值麻类的生物脱胶技术研究,力争将团队打造成国际领先的高品质麻纤维制造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互联网+获奖团队】中国草变致富宝
相关推荐
- 【迎新季】公卫学院2021级研究生新生欢迎仪式暨入学教育举行
- “奋斗百年路,启航‘芯’征程”主题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举行
- 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湖北分站赛颁奖典礼在潜江举行
- 2019级新生以优异精神风貌递交军训完美答卷
- 我校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经济学院胡吉伟党支部与电子科技大举行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 第十八届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
- 我校举办2020届毕业生秋季供需见面会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同济社区:值守防疫抗疫一线,关爱孤寡老人
- 【迎百年 学党史】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文艺演出举行
- 生命学院薛宇教授团队在细胞自噬领域取得新研究进展
- 【迎新季】哲学学院走访新生宿舍
- 校长李元元寄语2020级本科新生:做有灵魂的卓越华中大人
- 【抗击新型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同济医院医护人员:“我郑重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电信学院青年教师获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
- “副书记沙龙”聚焦辅导员和学生成长的二三事
- 校党委组织统一战线成员学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送祝福 细叮嘱 校领导岁末慰问一线师生员工
- 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 校友陈明章任总设计师
- 我校生命学院最新成果揭示肠道微生物群落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关联性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