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团队提出“精准无痕”连接子策略构筑高效抗肿瘤偶联前药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强)2022年2月18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Influence of Linkers within Stimuli-Responsive Prodrugs on Cancer Therapy: A Case of Five Doxorubicin Dimer-Base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
在新药的研发中,前药策略已成为经典的药物设计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前药可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下,释放活性分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近年来,包含小分子药物偶联物(SMDC)、多肽-药物偶联物(PpDC)、高分子聚合物-药物偶联物(PDC)、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新兴的核酸适配体-药物偶联物(ApDC)等偶联前药都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连接子是上述前药偶联药物的重要组件,决定着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释放速率与量。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常用的可切割连接子包括:腙键、二硫(硒)键、硼酸酯、硫缩酮、偶氮苯、多肽底物等。它们的裂解主要依赖于肿瘤特异性微环境,包括:弱酸性、高水平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ROS)、以及高表达蛋白酶(例如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然而,面对如此繁杂的刺激响应源,在前药设计时,如何合理引入连接子,确保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高效释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五种不同连接子偶联的阿霉素(DOX)二聚体:稳定脂肪链连接的DOX2-CC、GSH响应且无原药释放的DOX2-SS(SH)、GSH响应且有原药释放的DOX2-SS、H2O2响应且有原药释放的DOX2-Bor和酸响应且有原药释放的DOX2-DMA,并在小鼠三阴性乳腺癌原位瘤和肝癌皮下瘤两种不同的荷瘤小鼠模型上比较了它们的抗肿瘤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肿瘤模型中,这些阿霉素二聚体抗肿瘤活性顺序并不一致。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其抗肿瘤疗效受肿瘤内的刺激响应物浓度调控,不同的肿瘤维持胞内刺激物稳态能力也具有较大差异,进而导致DOX释放量不同。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精准无痕”的连接子设计策略。“精准”意味着在选择连接子时要充分考虑肿瘤间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内源性刺激物,且其维持刺激物稳态的能力具有差异。“无痕”代表在选择连接子时,我们要保证其能释放出原药。“精准无痕”的连接子策略保证了释放的药物作用于靶蛋白或核酸,进而充分发挥其药理活性。
生命学院博士生王强、王冲、李世友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A0211200, 2020YFA0710700,和2018YFA0208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2927,82172757),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基金(3004170130)、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2018QYTD01)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登峰计划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1c0334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生命学院李子福教授、杨祥良教授团队提出“精准无痕”连接子策略构筑高效抗肿瘤偶联前药
- 上一篇:冯占春获评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 下一篇:张均岳:公正严谨 坚守奉献
相关推荐
- 校长李元元调研学生生活服务设施 检查开学准备工作
- 我校丁汉院士当选武汉欧美同学会(武汉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
- 教工足球队勇夺全国高校教职工足球邀请赛湖北赛区亚军
- 【战疫·先锋人物】夫妻同战“疫”:小家守护大家
- 【启明之星】“实践之星”郭子奇:我一直在科创路上走着
- 护理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李陈爱礼护理学中心举行“云签约”仪式
-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在校召开
-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第一轮培训工作结束
- 学校党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 电气学院开展“传承华工精神 讲好电气故事”探访老同志活动
- 【科学前沿】材料学院池小东课题组在非多孔自适应晶体领域取得新进展
- 光电信息学院王成亮教授团队在有机储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校机关主题教育故事会赛出凝聚力
- 东湖高新区与我校签约设立“中国光谷奖学金”
- 马思杰:青春散场,依旧坚持自己
- 【回眸十三五】附属协和医院:肩负起护佑人民健康的国家队使命
- 【战疫·坚守一线】校医院线上问诊送药到家,做师生健康守门人
-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 <p style="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4px;white-space: normal;text-align: center">&l
- 我校获34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