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科技大学 > 新闻公告 >

《教学与学习》刊发教科院任学柱副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2020-08-15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

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双双)8月11日,我校教育科学研究院任学柱副教授课题组关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成果“Executive functions as predictors of critical thinking: Behavioral and neural evidence”在教育领域旗舰期刊《教学与学习》(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在线刊出。课题组博士生李双双为该文第一作者,任学柱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和心理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教育领域管理者和实践者们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对策,然而,由于影响批判性思维个体差异的认知和神经生理因素尚不清晰,目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参考依据,致使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大学生的认知特征脱节。基于此,任学柱副教授课题组从个体前额叶执行控制过程的角度,综合认知测量、实验设计和脑电技术,尝试探索影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认知神经特征。


执行控制或执行功能是大脑前额叶对个体从事的复杂认知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是大脑活动的“控制中枢”和“调节中心”。执行功能包含了个体对认知信息的调节和更新过程、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过程、以及不同思维过程之间的灵活转换等认知过程。该项研究首先通过对226名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执行功能三个核心过程、思维的倾向和流体智力的客观测量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发现个体对其工作记忆中信息的快速、高效更新、及对干扰信息的有效抑制在批判性思维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且这两个执行功能过程独立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倾向对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进一步的,该课题组通过对41名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刷新和抑制实验任务及学生脑电信号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在刷新和抑制过程中所激发的P300等脑电成分更强烈,而且在控制学生的流体智力和思维倾向的个体差异之后,P300的强度指标仍显著预测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较高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低的大学生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较低,需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完成相同难度的任务,从而表现出更强烈的脑神经活动。该项研究在思维研究领域首次揭示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神经特征,研究成果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干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的项目资助。任学柱副教授课题组近年来在学生思维领域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目前已有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Intelligence,Learningand Instruction等领域内权威期刊。


论文链接: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bYWc3QACxhKB%7E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教学与学习》刊发教科院任学柱副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