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先锋人物】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疫情期间妈妈们的护佑天使
■ 通讯员 童萱
“在疫情没有彻底消除前,我们不能大意,要继续加强预检分诊,保留缓冲区。毕竟有的新冠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我们呼吁,孕产妇和医生都要继续做好防护。”3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设想着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
2020年1月中旬,从第一例术后才查出核酸阳性的产妇开始,冯玲的心就一直悬着。她密切关注疑似发热的孕产妇,她要确保“三个零”——产妇间零感染、新生儿零感染、医护零感染。产科不同于别的科室,特殊时期,更要“特殊地”保持正常运转。在抗击新冠疫情的50多天里,冯玲和她的143人产科团队“来者不拒”,将每一位来到同济的孕产妇24小时呵护着,他们是疫情期间产妇的护佑天使。
与疫情赛跑,呼吁全国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1月23日,武汉封城。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冯玲所在的产科一边收治病人,一边梳理孕产妇的门诊入院、手术、住院管理流程……作为全国疫情最严重地区中实力最强的医院,冯玲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与压力。
孕妇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加上孕期特殊的生理变化,孕产妇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导致发热,如何区分普通发热和新冠感染症状?没有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隔离病房,发热孕产妇与普通孕产妇如何隔离?孕妇疑似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如何处置,怎么和新生儿科医生配合?……冯玲每日驻守在医院,梳理每一例疑似新冠肺炎的产妇流程,哪里做得不够的,她都默默地记录在心中,盘算着更有效的流程。
最让冯玲倒吸一口冷气的是,某次“裸奔”上阵为一位急诊产妇剖宫产手术。“当时,产妇急诊收入院,并没有发热症状,核酸结果也还没出来,手术完了,核酸结果却显示阳性,感染。”“这应该是共性的问题,我梳理完流程,得快速落成文字分享。”面对全国同行不停地询问,冯玲紧急联系同济妇产科马丁院士、儿科罗小平教授、新生儿陈玲教授、产科陈素华教授、曾万江教授等,短短48小时的起草、修改、讨论、定稿,向媒体和全国同行第一时间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呼吁全国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须特别关照孕产妇及新生儿。
2月2日大年初九,早上8点,一位孕40周、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陈女士被推进手术室,同济医院产科和麻醉科医生们在严密三级防护下为其紧急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母子平安,这台手术正是由冯玲团队主刀。“当时她一边伴有阵痛、一边发热,CT影像明确提示病毒性肺炎,我想必须马上手术。”出生后36小时,孩子经过核酸检测,确认阳性。这也是世界最小年龄新冠病毒感染者。
随着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的报道,新冠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也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冯玲小心翼翼地分析、求证,接下来,产科医生怎么做?如何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2月9日,冯玲又联合同济医院儿科专家修订发布了《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期孕产妇及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二版)。第二版提出,孕妇疑似或确诊感染,新生儿应立即隔离并检测核酸,与疫情赛跑,与病毒相搏,提出根据现有的证据,母婴垂直传播尚不能确认。第二版意见经人民网全文报道后,给予了同行有益的指导,一问一答的形式,也帮助疫情期的孕产妇平稳了紧张的情绪。
“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我们有妊娠合并新冠肺炎的诊治经验,一定要给国家真实有效的资料。”没有对新冠肺炎的恐惧,也谢绝媒体对她个人的采访,冯玲和她的团队一边挽救疫情之下的孕产妇,一边专业、踏实地埋头于会让更多医院、更多病人获益的流程指导意见编写中。她参与编写了国家产科质控中心《新冠肺炎孕产妇分娩期管理建议》、中华围产医学会和中华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冠病毒感染专家建议》等,还主编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科防护手册》,目前已出电子版在线分享。
和9000万网友一起“云养娃”
“亲爱的小石榴你好,我是30天前接你来这个世界上来的冯玲奶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奶奶祝小石榴和你的小伙伴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也祝守护着你们的我的小伙伴们平平安安,早日凯旋。”3月3日,在小石榴满月的“云派对”上,冯玲在家中为小石榴录制了满月祝福。
一个月前,一位孕周41周多、双肺感染、羊水浑浊的孕妇辗转几个医院,终被急诊收入同济医院,“当时同济主院区并没有专门的产科传染病隔离病房,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医务处,为她腾了一个隔离发热病房。”接诊的产科医生刘海意记得很清楚,半夜1点,产妇和她的丈夫一起来就诊,当时,她和她的丈夫核酸呈阳性,均已感染,他们是外地人,在武汉没有其他家人。
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极有可能感染的风险,冯玲将她在第一时间收治入院。“当时全武汉市综合医院都没有专业产科传染病病房,孕妇已经41周羊水浑浊,对任何医院来说都很难,如果同济再拒绝,她就无路可走。”
疫情期间,遇到一个发热的产妇,手术前后就需要2至3个小时的消毒。加上产科部分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支援,手术资源极其紧张。当天下午一等到空的手术室,刘海意立刻准备急诊手术。三级防护服、护目镜下,手术视野局限,手套戴两层,远不如平日灵巧,再加上紧张压力,医生不停地出汗。“你身体不好,还是我来上。”冯玲拉住了已准备好上手术的刘海意,坚决自己冲上前,只让刘海意在隔离手术室外沟通协调新生儿的转送。
“那一次应该是我第一次穿防护服手术,没想到,冯教授拉住了我,作为我们的老师,她完全践行了一个党员英勇无畏的精神。”事后刘海意感动地回忆着。
手术顺利,小石榴出生了。刘海意第一时间将小石榴送到了新生儿病房陈玲教授手里,由新生儿科的临时妈妈们照顾。术后,小石榴的妈妈被送回同济医院感染隔离病房继续治疗,小石榴的爸爸则在武汉肺科医院住院。一家三口分隔在三个不同的病房。
为了圆一家人的团聚梦,冯玲和刘海意联系到央视记者,希望帮助到这个家庭。央视直播的记者在同济新生儿科架起了24小时的摄像头,全国9000万网友当起了小石榴的爸爸妈妈,他们一起在网上为小石榴唱歌、弹琴、绘画,关注小石榴的一举一动,见证“小石榴”的成长。“宝贝加油!中国加油!”小石榴谐音“十六”,因出生于正月初十的六点,也是寄语全国人民能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共度难关。
“感谢同济医院,感谢冯教授和刘医生,疫情当下,她们救了我们一家。感谢全国网友们的守护。”第一次通过直播见到小石榴,石榴爸爸落下了幸福而感慨的眼泪。此后,他常常深夜在隔离病房,看自己宝宝的直播。3月12日下午,被网友们“云守护”的孩子小石榴顺利出院,和康复后的石榴爸妈团聚了。
“我宁愿感染,也无法忍受手术出现并发症,我无法原谅自己。”这是冯玲说的最多的,也是冯玲对自己的要求。手术护目镜、防护面罩不透气,戴久了人一呼气就起雾,看不清。有时候手术做着做着,冯玲就摘下护目镜,完全忘记了危险。“我援非2年,那边艾滋病多,医疗条件更差,这或许是我淡定的原因。当然,医务人员也是人,有畏惧、担心、害怕很正常,这个时候我这个主任、书记先上,他们才敢。” 截至3月18日,同济医院产科接诊了364位孕产妇,310位产妇在同济平安生产,其中41位是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产妇,在这里孕产妇零感染、医护零感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战疫·先锋人物】同济医院产科主任冯玲:疫情期间妈妈们的护佑天使
相关推荐
- 【HUST党史故事】李桂林:永不褪色的信仰
- 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获批国家人权与教育培训基地
- 学校多名党外代表人士获表彰
- 学校第六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
- 社会学院一国际合作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
- 唐江教授当选美国光学学会会士
- 宋海平:没有什么人生开挂,不过只是厚积薄发
- 管理学院学子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佳绩
- 校党委下沉洪山区关山街华中大社区报到会召开
- 【整改进行时】同济医院“开门”服务新举措获央媒关注患者好评
- 校领导参加HSK日本(线上)留学就业展
- 【决战脱贫攻坚】“脱贫攻坚,华中大在行动”扶贫工作图片展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生命学院管理学院联合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 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党委“基层党组织建设系列课程——成长版”开讲
- 我校联合主办2020光催化前沿技术国际/国内研讨会
- 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举办“2022年全球变局与中国方案”高端论坛
- 【整改进行时】学工部多举措筑牢“人人都是安全员”联动机制
- 人文学院“疫”往“职”前就业指导交流会线上举行
- 管理学院线上“1+4畅语人生” 教师学子共话人生
- 骆清铭院士团队在脑组织成像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新闻公告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7日 03-17
- 生物技术系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雷锋月劳动实践活动 03-16
- 校领导调研环境学院人才培养工作 03-16
- “润心铸德”辅导员交流会举办 03-16
- 同济医院“教授天团”打造高质量研究生课程 03-16
- 尤新革团队研发成果助力“两个奥运” 03-16
- 【70周年校庆·校史上的今天】3月16日 03-16
- 我校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视频会 03-16
高考招生
- 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3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