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呼伦贝尔学院 > 新闻公告 >

“内蒙古旅游文化与中蒙俄‘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21-06-15 0 新闻公告 来源:呼伦贝尔学院新闻网

6月11—13日,由我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重大委托项目第八子课题组共同主办,我校科学技术处、民族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承办的“内蒙古旅游文化与中蒙俄‘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是我校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进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朝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张志颖,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乌日娜,我校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孟松林以及来北京、黑龙江与内蒙古高校及地方单位的专家学者、文化旅游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研讨会。

6月11日晚,与会人员在音乐厅观看了民族文化歌舞表演。12日上午的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由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敖特根教授主持,开幕式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史馆。

我校党委书记王广利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举办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未来学校科研之路给予了希望。

李进峰书记深入解读了“四个之路”,并就“一带一路”具体目标确立及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合作、文化交流过程中如何实现做了重要发言。朝克研究员系统回顾了内蒙古草原对丝绸之路的贡献,分析了旅游业对“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际效益。张志颖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中国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数字化保护、边境非遗项目调研、与其他国家同源共享合作,说明非遗保护的重要价值。孟松林教授立足蒙古族源研究资料,讲解了呼伦贝尔对“一带一路”的贡献与作用,强调呼伦贝尔历史研究对“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轮主旨发言由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毅松研究员主持。分别由黑龙江大学赵阿平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汪立珍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乌日娜教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白兰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何群教授、中华儿女杂志社李肖含编辑从民族语言文化、民族音乐、民俗文化等角度阐释对于内蒙古中俄蒙旅游文化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理解。

第三轮主旨发言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何群教授主持。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教授阿拉腾奥其尔、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秀兰以及参加本课题组的我校部分教师从各自的研究领域结合“一带一路”旅游文化进行学术交流。

第四轮主旨发言和闭幕式由我校民族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斯仁巴图主持。分别由参加本课题组的我校教师、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硕士就内蒙古各地各民族“一带一路”旅游文化发展和建设进行学术交流。

发言环节结束后,朝克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对我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及专家学者莅临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话题丰富、广泛,取得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研究需进一步强化中蒙俄旅游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内容。

此次学术研讨会基于我校民族学、旅游管理学科优势,汇聚不同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内蒙古旅游文化与中蒙俄“一带一路”在不同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对于促进课题研究实现更好发展、提升学术素养、推动我校重点学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13日,全体与会人员赴呼伦贝尔博物院、鄂温克博物馆、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文化创业园和陈巴尔虎旗草原旅游文化景区进行实地调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内蒙古旅游文化与中蒙俄‘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