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主页

———理学院19级本科数学1班团支部“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

2021-11-10 0 新闻公告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新闻网

【图 文/林应臻】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打出了40年和平”的战役,由于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和解,渐渐变成了尘封的历史。但也正是在那段时期,中国国家领导人审时度势,纵横捭阖,最终为改革开放创造出难能可贵的安全环境,为现如今的和平生活奠定了基石。在全国学党史的热潮中,11月9日,理学院19级数学1班支部的一众团员在团支书的组织下回望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对个人成就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展开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一、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

下午三时,团员们齐聚教室开展本次团日活动。第一个环节中,团支书组织众人集体观看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视频。中越冲突,其内核本质属于中苏冲突。六七十年代期间,苏联是带给新中国最大压力的国家,其长期在中苏边境集结百万重兵,并一度宣称将对新中国采取“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迫使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随时备战的生活状态,难以抽身发展经济。而越南作为苏联的忠实盟友,在七十年代频繁骚扰中国边境,甚至怀有统一整个东南亚的野心。但处在危机四伏的当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展现出其卓越的战略能力,为中国一举破除走向开放所受到的环境阻碍。伴随着视频中慷慨激昂的讲解,团员们对那段历史建立起的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来自“英雄之家”的副教授开展讲座

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理学院的梁旭东副教授来自一个“英雄之家”,其大伯在青年时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他为团员们开展从讲解自身经历出发的讲座。“光荣属于那些战士们,而我只是个讲述者。”梁教授首先强调。

梁教授首先讲述了他在2020年与父母一同前往广西靖西市烈士陵园扫墓的经历,包括一路所见的山川地貌、建设现状、风土人情等。“要是没有和平的环境,要是边境依然处于对峙状态,这里是不可能建设的这么好的”。

随之,梁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经历这次祭扫活动后的所思所想。烈士陵园的中心有一面宣传栏,用表格罗列出陵园中所有烈士的基本个人信息。梁教授说,在看到这些烈士的牺牲年龄普遍在20岁上下时,他的脑海中产生了许多思考。“当他们坐在奔赴前线的列车上时,他们在想些什么呢?”,“在那样一个年纪本可以做很多事,但他们却要去面对最凶险的战场,他们的心里真的义无反顾吗?”对于在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而言,产生这些疑问是十分正常的,梁教授也将这些问题抛给了台下所有聆听讲座的团员。

“后来我从广西回到深圳备课,星期一,我在家里的阳台边听到了楼下幼儿园传来的歌声,是小朋友们在齐唱《歌唱祖国》。那一瞬间,我的那些疑问好像都有答案了……”梁老师以这句话作为讲座的结束语。讲到此处,他的声音已经控制不住地哽咽,不得不摘下眼镜整理思绪。台下的同学们也陷入自己的深思中。

三、讨论与反思

最后一个环节中,若干名团员在教室中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我们应该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国家之间的博弈是冷酷而现实的,而能够真正破局获得发展机会的国家更是少之又少,而我们就幸运的生在一个成功破局的国家。”

“在这个和平且繁荣的年代,个人主义的影响力在年轻人中逐渐扩大,但并非所有国家的人都有追求个人主义的资格。”

“很多人在取得成就之后,往往将功劳全部归为自己个人的本事。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考状元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其父母18年的悉心培养,马云的淘宝能够成功也离不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真正全面地认识自己和整个时代。”

四、总结

本次团日活动从历史的大视角和个人的小视角两个方面出发,传递历史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核。通过本次活动,团员们不仅更加了解当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往事,也在对历史回望和反思中,开始思考个人成就与国家与时代间的关系。当那群最可爱的人坐在奔赴前线的列车上时,他们在想些什么呢?现如今也在新的列车上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理学院19级本科数学1班团支部“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