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刘永坦院士事迹: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
哈工大报讯(报宣)1月9日,《人民日报》以“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为题,刊发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事迹。报道全文如下:
【人物小传】1936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
(记者吴月辉)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面对荣誉,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做成了点事。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对标国际,提出研制新体制雷达
1981年秋天,45岁的刘永坦心中萌生了一个宏愿——开创和发展中国的新体制雷达。
当然,这个宏愿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此前他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段学习经历。
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先进的试验设备,那里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导师谢尔曼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谢尔曼正主持一项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刘永坦有幸参与其中。“传统的雷达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刘永坦说,“那时候西方几个大国都在致力于研制能够‘看’得更广更清的雷达。”
刘永坦所说的这种“超级”雷达就是新体制雷达,对航天、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海洋气候预报、海岸经济区发展、国防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必须要发展这样的新体制雷达!这就是我一定要做的!”说干就干!回国后,刘永坦立马开始着手筹备。
刚提出这个设想时,却没有多少人相信和支持。
但是刘永坦却说:“这项技术我们如果不去研究掌握,等别的国家发展好了,我们再去跟,那肯定是要落后的。”
国家需要,就是奋斗的方向
这注定是一场填补国内空白、从零起步的攻坚战。经过刘永坦的不懈努力,新体制雷达研制项目获得了航天工业部经费支持,得以立项。刘永坦立即组织团队拟定出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艰苦卓绝。
除了基本思路外,刘永坦根本找不到多少资料,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团队8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数千次实验、数万个测试数据的获取,主要关键技术得到突破,新体制雷达从预研项目被正式列为国家科技应用与基础研究项目。
刘永坦团队在获得理论突破后,很多人觉得他们完全可以“见好就收”了。
但是,刘永坦说:“要做国家需要的实用化新体制雷达,这是我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他带领团队,建成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完成中国首次对海远程目标探测试验,成功研制出国际领先的新体制对海远程探测雷达,等等。
37年间,经过刘永坦和团队成员们的努力攻关,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终于从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虽然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
在接受采访时,刘永坦一再强调,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离不开国家支持和团队协作,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37年间,当刘永坦一次又一次做出为大义舍小利的决定时,团队成员们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和配合。
团队骨干许荣庆、张宁、权太范、邓维波、于长军、马子龙、张庆祥等人都表示:刘老师艺高胆大,又善于团结大家一起协力攻关,跟着刘老师干有信心。
“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我们做,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我们团队的队员尽管清贫,却干得有劲、觉得光荣。”刘永坦说。
如今,刘永坦的团队已从最初的6人攻关课题组发展成了30人的大团队。尽管已经斩获诸多大奖,但团队前进的脚步仍在继续。“接下来我们希望能把现有的新体制雷达进行小型化,使得它的应用更加灵活、广泛。”刘永坦说。
报道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01/09/nw.D110000renmrb_20190109_1-06.htm
编辑:张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人民日报》刊发刘永坦院士事迹:为祖国海疆装上“千里眼”
相关推荐
- 战“疫”中我校心系学子的做法获关注和好评
-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
- 网络教学准备工作紧锣密鼓
- 新任中层领导人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强化新担当新作为专题培训班举行
- 哈工大师者 | “四大名捕”首捕王勇教授的教学人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完成《黑龙江省大空间建筑用于应急医疗隔离设施(呼吸类)设计导则》
- 同疫情赛跑的“赛尔党支部”
- 高分子聚合物应用高级培训班在校开班
-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云端”有大师
- 现场办公解难题 校领导带队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课建设
- 小卫星团队十年磨一剑 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 我校学子在国际顶点设计大赛中获奖
- 校史上的这些天(17)| 和你一起,在“岁月”中读懂哈工大
-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智慧课堂建设成效
-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深圳校区人才培养特色做法
- 校史上的这个月(2) | 带你在“岁月”中读懂哈工大
- 学校召开信访工作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
- 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2020年党建工作布置会召开
- 大连民族大学副校长一行来校调研
- 校史上的这些天(32)| 和你一起在“岁月”中读懂哈工大
新闻公告
- 副校长刘宏一行到交通学院调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05-22
- 百年哈工大正踏浪而来 05-20
- 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 05-18
- 第四届教学节在“云端”启动 05-18
高考招生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