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为当前防洪减灾工作在光明网再发署名文章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干流及三峡区间来水明显增加,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快速上涨。7月17日10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发布:“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
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使命,近期积极关注当前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智库支持。继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在光明日报以及光明网先后发表署名文章,7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再次接受光明网采访,发表了题为《全面正确判断防洪形势,科学精准防洪减灾》的署名文章,引导大家全面、客观、正确的判断防洪形势,对科学精准防洪减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全文如下:
一、全面正确判断防洪形势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集中,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关于今年的汛情和灾情,网上有部分不全面欠客观的报道,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引导大家全面、客观、正确的判断防洪形势,对科学精准防洪减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今年长江中下游入梅早、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雨区重叠(雨区基本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两岸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的北系及太湖流域)、累积雨量大,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超警,江西鄱阳湖湖区及尾闾有10个水文站水位超1998年历史极值。但其他大江大河的主要水文站水位都低于警戒水位,水情基本平稳。
其次,得益于强化监测、精准预报、科学调度和积极防御,目前仅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中小河流堤防或圩垸发生多起垮塌、管涌、渗漏险情,造成局地损失,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及安全带来了很大困难。但长江大堤和大中型水库目前未出现明显险情,减灾效益是显著的。同时,为及时避险,入汛以来已累计转移安置200多万人次。
第三点,我国现在的防洪减灾能力今非昔比。经过1998年大水后的治理和三峡等工程先后投入运用,长江防洪能力大幅提升,7月16日早上8时,三峡水库水位155.15米,还有约200多亿的防洪库容可用于拦蓄上游洪水。同时,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全面建成,预报调度和科学决策能力显著提升。因此,即使发生1998年那样的流域性大洪水,我们对长江干流的安全防御应该有信心。
二、今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的比较
目前为止,今年的洪水不论从受灾范围还是洪水量级都远小于1998年。
第一,从范围看,1998年洪水涉及长江全流域加东北松花江全流域,今年仅包括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地区。
第二,从洪峰水位看,7月16日早上8时,莲花塘-大通江段比1998年最高水位低0.1-1.5m,仅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湖区及尾闾有十个站高于1998年的水位。
第三,从预估30天洪量看,根据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初步分析,今年汉口、大通洪量大约为5-10年一遇,远小于1998年的30年一遇。今年60天洪量目前无法估算,但1998年连续6次洪水过程,前后持续约两个月,今年将远小于1998年的洪量。
第四,从发展趋势预测看,当前形势也好于1998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于6月11日~7月3日及7月16~31日二度出现梅雨,8月份长江上游暴雨不断,中下旬汉江又发生强降水,上游洪水与中下游洪水恶劣遭遇,造成了长江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7月中旬后期副高将持续北抬,长江中下游出现二度梅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长江洪峰已通过大通江段,其上的中下游江段水位均在缓慢下降。因此,按照当前发展趋势,发生1998年全流域型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目前鄱阳湖区、江苏秦淮河、安徽巢湖等水系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或保证水位,太湖水位(17日上午8时)已与保证水位持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问题仍很突出,要加强防控。
三、当前的防汛的难点和工作建议
一是长江中下游高水位时间长,堤防长期在洪水中浸泡,发生险情的风险加大。建议用基于雷达波的探地雷达、全天候无人机、基于电导率的堤防渗水探测仪等先进技术,加强堤防的巡查、诊断和抢险技术。
二是疫情常态化下的防汛减灾工作面临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要两手抓,强短板,做好迎大汛的各项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保证防疫防汛双胜利。
三是预测北方地区后续降水偏多。我国北方是洪水预报难度最大的地方,而且北方地区多年未来大水,干部群众普遍缺乏防汛抗洪经验,很多堤防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受到洪水检验,很多水库的防洪库容也长期未得到应用检验,工程性能发生了自然老化,暴雨洪水管理风险大,要加强监测分析,强化科学预报调度,编制应急预案,有序细致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四是最薄弱的部位还是中小河流洪水的防御、地质灾害的防御、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建议加强洪涝地质灾害隐患普查和风险评估,全面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强化恶劣条件下洪涝地质灾害的快速救援,完善应急避险设施,加强生命线防护能力,保洪涝地质条件下的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应急预案。
五是城市洪涝的防御减灾。在快速城镇化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下,我国城市洪涝问题越来越突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老旧城区的改造,提升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城市暴雨洪涝的监测和预警,提高洪水调度监测的科学性,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市应急管理和社会管理,最大可能的降低洪涝灾害损失。
光明网链接:https://share.gmw.cn/theory/2020-07/17/content_34001557.ht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为当前防洪减灾工作在光明网再发署名文章
相关推荐
- 河海大学一批专业入选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 河海大学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精品项目
-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座谈会
- 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 我校开展2020级新生入学教育周系列活动
- 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分中心框架协议签约暨海洋微藻利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 河海大学召开校领导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专题民主生活会
-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讲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河海大学举办百日冲刺促就业行动之精准专项招聘活动
- 我校在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中获佳绩
- 河海大学发挥水利特色优势为国家防汛救灾增添战力
-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我校
- 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 河海大学多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 河海大学当选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allow Flows (first announcement)
- 防汛救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关于召开“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暨 2019 工作会议”的通知(第一轮)
- 河海大学举行第三届“博论天下”全国研究生水科学论坛
- 讲好“黄河故事”座谈会在河海大学举行
新闻公告
- 我校与上海宏波集团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10-22
- 范钦珊教授在我校设立“范钦珊力学奖教奖学金” 10-21
-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长孙继昌一行来我校开展合作交流 10-21
- 我校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10-20
-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10-20
- 河海大学召开产业技术对接交流会 10-19
高考招生
- 河海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江苏) 08-05
- 河海大学2012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河海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