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阜阳师范学院 > 新闻公告 >

学科融合共话地方发展,党建结对同倡文化繁荣

2020-12-23 0 新闻公告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新闻网
【新闻中心讯】

“十四五”规划吹响了产业链现代化、文化影响力提升和生态文明新进步的号角。为做好学院“十四五”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学校“131”计划部署,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产学研”结合,提高高校服务社会能力,12月14日至15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朱明山、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天鹏、抗衰老中草药工程中心副主任屈长青教授以及学院博士、党支部书记赴光武镇进行考察调研。与当地政府、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为校地合作共创平台。

界首市光武镇地处皖西北豫皖交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并在2017年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依靠再生塑料产业形成工业园区,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依靠出色的党建和文化建设,于今年跻身“中国中部百强乡镇”。

朱明山一行考察了园区的冠泓塑业、金吴集团、生辰源管业等企业,观摩了企业的生产一线,详细了解了这些企业以科技为先导,投入为保障,创新为动力的科学发展方式。界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应鹏飞、光武镇党委书记范国强、镇长戴海波等与学校考察团进行了热情交流,详细介绍了光武镇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以收购加工再生塑料为主的工业发展情况。

通过考察,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共同在“智塑企业”发展中找到契合点。智能循环经济是通过回收废旧塑料回炉再造,生产出环保耐用的生活、工业塑料制品,既解决了塑料污染问题,也创造了上亿的工业产值。各位专家表示在今后的科研中,会更加注重循环经济理念,探求科学研究与园区工业发展的结合点,加快高校创新研究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落地生根,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工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朱明山一行重点调研了光武镇农副产业发展情况,对薄壳山核桃及雪菜加工基地、水果椒种植基地、蛋鸡养殖基地等进行实地考察。在界首市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武镇积极进行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各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评估,为生产水平提高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为后期科研和校企合作创造基础条件。校地双方一致表示,光武镇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与学院相关专业有密切联系,后期可以通过深度合作,创建科研和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共建共赢。

朱明山一行还参观了光武镇党建和文化建设成果展。光武镇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光武镇党委立足本地文化,开展了系列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党建工作,凝聚了党员群众,坚定了文化自信。其中,黄寨村党组织将基层党建与地方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酝酿出了属于地方特色的“大石磨精神”,使党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润物细无声。通过交流学习,朱明山要求在加强学院基层党建时,要把党建工作与阜阳师范大学精神、学院文化等结合起来,使党的思想理论植根于师生的精神家园,并表示在光武镇建立学院党建活动基地。

朱明山一行还对镇中老党员张桂英和黄好然进行了慰问。两位党员均为八十多岁的老党员,有60多年党龄,他们表示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党组织平时的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党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慰问活动后,朱明山为黄寨村全体党员上脱贫攻坚党课,分享了脱贫攻坚经验,宣传了党的脱贫攻坚政策。

此次考察调研,加强了学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了校企、校地加强合作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迫切愿望,必将推动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为高校党建和文化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开拓了新渠道。

(撰稿:阮铮 图片:阮铮 杨莉莉 学院审核:朱明山 宣传部初审:张书光 终审:王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学科融合共话地方发展,党建结对同倡文化繁荣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