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祖国的大学化学教材垫一块彩色的砖
朱裕贞,193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53年华东化工学院燃料工学专业毕业;1953年8月~1978年9月,历任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助教、讲师、教研组组长、基础部副主任、化学系副主任等职;1978年9月起先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人事处副处长;1983年3月~1987年3月任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1986年4月~1993年3月任华东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从事配位化合物合成、常数测定和计算机智能化应用研究,编著图书6部,主编国内第一本全彩色大学化学教材《现代基础化学》。
峥嵘岁月的求学经历
朱裕贞教授年轻时照片
1953年夏,华东化工学院三乙班团小组在江湾校门前的毕业留念照
问:朱先生,您在化学教学科研领域奋斗了一辈子,能谈谈是什么促使您走上化学研究道路的吗?
答:我要读书就是因为小时候太苦了。我在日资军服厂做过缝纫女工,亲眼目睹担任监工的日本人对中国人辱骂毒打。工人每日高强度、长时间做工,薪金却连最低的生活都无法保证。我觉得中国人要有自信,我虽然做不了大科学家,但是我要改变命运。我开始接触化学是在高中的时候。那会儿,家里没钱出学费,也没钱坐电车,都是自己走着去上学,我每天要步行三四个小时。学校里也没有实验室,都是向其他学校借实验室做实验。当时我就对化学很感兴趣。1950年,我考入大同大学化工系,那个年代买牙膏或者香皂都很困难。进入大学以后,我就想如果可以去做牙膏、香皂就好了,当时的目标很小。后国家院系调整,我于1952年转入华东化工学院燃料工学专业学习。为响应青年学生投身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号召,我于1953年提前1年毕业,留校担任无机化学教研组助教。
呕心沥血 编著彩色教材
问:您一直致力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实验用书的编著,《工科无机化学》《现代基础化学》等著作都倾注了您大量心血,几经修订,精益求精。
答:没有好的教材,教师讲课就没有规范,学生学习也没有依据。尽管教师可以发挥,但是得有一个基本的线在那。有一本好的教材,等于是给教师一条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去发挥,就不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一再强调教材建设。
当时,教育部也在全国范围内抓教材建设,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都是我们学校出的教材。老院长张江树觉得我工作还是很认真,是个乐意为大家服务的人,让我做他秘书,这样我就成了全国工科化学编审委员会的秘书。经过这一时期的工作,我积累了教材编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后来,朱正华当了校长,对我也蛮信任的,派我去参加1981年国际化学教育会议。
问: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全国才派5个人,而您就是其中之一。
答:对。1981年,我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了会议。当时我觉得负担很重,我没有出去过,但还是去完成了这样一个使命。我们主要是做墙报张贴,世界各国化学教育方面的专家都用墙报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次出访,我直观地体会到我国同发达国家在化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特别是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回国后,我就同路琼华、苏小云一起组织教研组骨干力量,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国内外教材建设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吸纳教学改革的成果,开始《工科无机化学》的编写工作。
《现代基础化学》第一版、《现代基础化学》第三版、《现代基础化学》内页、《现代基础化学》内页
问:您主编的《现代基础化学》是国内第一本全彩色大学化学教材,现在已经是第三版了,您是怎么想到要出版全彩色教科书的呢?
答:我认为化学是多彩多维的,教材应该是色彩丰富的,为什么要搞成黑白的呢?尤其是当时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在讲物质结构的时候讲不清楚,原子内部结构、分子内部结构,没有立体化的感觉。我上课的时候把炒菜的锅盖都带去了,就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会。当时,国家在推进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我抱定决心要出一本彩色教材,实现我们国家没有彩色教材的突破。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为祖国的大学化学教材垫一块彩色的砖!
《现代基础化学》第一版是在1998年面世的,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微观结构理论起点高,比较抽象难懂,做成彩色教材以后,学生就能想象出微观世界的奇妙。后来,我自己退休学画以后更感觉到,美学是互通的,科学与艺术是一体的。
身体力行 参与综合改革
担任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时期的朱裕贞
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您就到校领导的岗位上了?
答:从1985年3月起,我开始担任华东化工学院的副院长,主管人事、保卫等工作,那个时候正副校长还是国务院任命。1986年,我兼任学校工会主席,1987年开始担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妇委、老干部工作。
问:您参与了上世纪80至90年代学校的综合改革,当时的很多提法都很超前,对现在仍有借鉴作用。反观当时的改革,您认为改革起到了哪些作用?最大的阻力在哪?
答: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学校改革幅度比较大的时期。那时,学校的综合改革,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对机关和系所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彻底改革,搞聘任制、奖惩制和考核评价,推动学分制、选课制和教师挂牌开课制,推进学科结构调整。
改革使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了新气象,我校的职务聘任工作得到国家教委、上海市高教局的肯定,并做成经验总结材料印发给全市各高校学习。改革在全校引起很大的震动,反对的声音肯定是有的,但公开反对的人不多。我当时主要负责奖惩制、考核和分配制度改革,这些都直接涉及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群众比较敏感,难度很大。我就边学、边干、边改革,多花功夫勤思考。定期组织思想动员,进行积极引导,让老师们了解改革的初衷是调动全校上下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落实人才政策,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上靠院长,下靠职能部门和基层同志,尽力达到工作目标。
教书育人 华理再创辉煌
朱裕贞教授接受访谈照片
问:对于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您有什么希望?
答: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教师首先要有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理想。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教学生有正确的抱负,有对国家担当的责任。教书除了要讲清基本的理论概念之外,还要讲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做到“少而精、博而通”。
问:您从1953年毕业留校到光荣退休,见证了学校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期待?
答:学校应该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相信光明会永远与我们相随。我相信,学校只要风清气正,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就能带领大家不断创新,一定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祖国的大学化学教材垫一块彩色的砖
相关推荐
- 学校党委开展巡察系列专题培训
- 沈志超一行赴第二轮巡察驻点督导
- 【抗击疫情·一线报道】信息学院召开在线教学经验交流会保障本科线上教学质量
- 【推“三进” 育新人】机动学院举行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
- 学校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引领轻量化聚丙烯发泡材料研发,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我校商学院成功通过AACSB国际认证
- 华东理工大学1项实践基地建设案例被认定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年 “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 近千名1999届华理校友廿载重逢共忆青春
- 【青春奋进】第五届“聂绀弩杯”诗词大赛落幕 华理工科博士获一等奖
- 学校召开基本科研业务费工作领导小组网络视频会议
- 学校党委开展巡察系列专题培训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推“三进” 育新人】我校多个实践团队和个人荣获全国、上海市表彰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ames Demmel院士做客我校名师讲坛
- “艺术党课”用攀登精神凝聚爱国力量
- 机动学院与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创新战略合作协议
- 华东理工大学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的通知
- 【抓规划 促改革 创一流】钱锋院士在国际工业电子信息学顶级期刊组织“人工智能驱动的流程智能制造”专刊
- 【创新前沿】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装置在多家企业相继投产
新闻公告
- 华东理工大学:云端毕业 一样多彩 06-28
- 材料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大讨论 06-28
- 《青年报》整版:上海90后双优博士夫妇带娃毕业 06-28
- 华东理工大学:云端毕业 一样多彩 06-28
- 材料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大讨论 06-28
- 《青年报》整版:上海90后双优博士夫妇带娃毕业 06-28
- 生工学院召开2020年新晋导师培训会 06-28
- 外语学院为毕业生党员上“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 06-28
- 化工学院开展教职工理论专题学习 06-28
- 华东理工大学师生荣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 06-28
高考招生
-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12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理工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