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继 华东师大三代地理学人接力主编百科全书
今年年初,寒假期间的华东师大校园格外宁静,中山北路校区地理馆407会议室内传来热闹的讨论声,《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正在这里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20多位世界地理学科的权威专家,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领导、编辑人员围桌而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在学科主编、地球科学学部副主任、华东师大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的主持下,会议节奏高效而顺畅,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学科的整体框架结构设置、七大分支学科的主编单位分工、编撰工作推进的时间表等一一落实。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编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三代华东师大地理学人的主编接力
综合性百科全书是人类科学文化基本知识的集成总汇,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体现国家当代科学知识水平、推进科学普及的必然要求,承载着构筑核心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的丰富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前,拥有一部中国的百科全书都是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共同的梦。
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时任华东师大副校长的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李春芬教授担任总编委会委员、世界地理卷主编。大师掌舵,国家级文化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的诞生之旅启航,华东师大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也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代师大地理学人的学科主编接力从此开始。
编委会成员在李春芬先生家中讨论《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文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
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世界地理卷面世,囊括了1200多个条目、200万字、600余幅插图,从规模到内容质量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世界地理学科打造了一座新的知识宝库。
新世纪初,《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工作启动。为了打造一部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编纂体例和出版方式上做出重大变更,条目不再按学科分类,而是按汉语拼音统一排序。李春芬在主编第一版时的助手、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蒋长瑜教授力挑重担,接过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世界地理学科主编的接力棒。编纂期间,蒋长瑜不仅负责审定全学科条目,还躬亲力行撰稿近30万字,成为全学科撰稿量最大的作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2009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发行。其中的世界地理学科得到了学界、出版界的高度评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编审周雅娟在《世界地理研究》上发文指出:“许多城市的地理信息是科学专家、学者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次设条专题介绍,极为珍贵。”
杜德斌(右)、蒋长瑜与李春芬铜像合影
由于耗时长、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辞书编纂成为一项艰巨的事业;而此次《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世界地理学科的编纂工作,还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等挑战。杜徳斌坦言:从接手主编任务的那一刻开始,最大的感受可以归纳成三个词:压力、责任和使命。“专家队伍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第一版第二版时全国各地专家自愿参与编写的盛况难以再现。”
面对挑战,杜德斌说,华东师大连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学科的主编单位,“不仅是学科地位使然,更是传承华东师大地理学文脉、弘扬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必然。对华东师大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三代人已经追了近40年的梦,我们一定要把这面旗帜一直扛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蒋长瑜(中)、杜德斌(右二)参加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座谈会
新增“一带一路”等2500多条条目,发行网络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与改革开放同行,诞生自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文化战略决策,历经数十载春秋,在全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为了让最新一版世界地理学科的内容更具时代性,杜德斌决定大幅度增加和修订条目内容,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新增了2500多条条目。“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诞生于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它应该扮演好凝聚中国智慧,彰显中国当代科学文化实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色。”
为此,杜德斌对编纂工作提出了两个改革方向:一方面,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新增、重写大量具有时代性的条目,如 “一带一路”“欧亚大陆桥”等。另一方面,根据时代变化调整条目的选择倾向和比例,如前两版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内容相对较多,而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国家的条目较少,这与当时想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发达国家的理念相关;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因此在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亚洲的条目从1200余条增加到1500余条,非洲从675条增加到1200余条,拉丁美洲从700余条增加到1200余条,非洲和拉丁美洲条目数基本上比第二版扩充一倍。
“世界地理研究需要‘强化全球视野’”,杜德斌认为,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理应覆盖全世界,而当前国内研究南亚、非洲、拉丁美洲问题的专家队伍和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希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能成为推动相关研究发展,缓解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的契机。“首先从我们的编者队伍开始,专家们可以以编纂工作为抓手,加强对前期‘被冷落’地区国家的研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世界地理学科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也迎来了重要的“改变的力量”,华东师大将通过编纂工作,推动我国世界地理学科迈上新的台阶。
互联网时代的转身,“没有围墙的大学”再升级
除了内容革新,第三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学科的媒介载体也将有新的突破,首次实行网络版与纸质版同步发行。2011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第三版将会以在线百科的形式上线。这一版的世界地理学科部分也将借助数字地图、动态图集、视频演示等工具,通过海量数据、实时更新、交互体验、多媒体呈现,进一步强化百科全书“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功能。
连续三任主编皆为同一所高校教授,这在4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上独一无二。对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三版内容中心主任徐世新表示:“华东师大世界地理学科长期以来都稳居全国领先地位,这样的学术延续性实在难能可贵,华东师大为国家辞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代华东师大地理学人的薪火相传、默默奉献、顽强坚守,在铸造起一座世界地理学科文化丰碑的同时,也铸造出了一座辞书编纂者的精神丰碑。
更多阅读:
媒体关注|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新增“一带一路”等2500多条条目
图|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符哲琦 部分来源网络 文|符哲琦 来源|新闻办
编辑|夏峥 编审|郭文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薪火相继 华东师大三代地理学人接力主编百科全书
相关推荐
- 华东师大未来教师携手中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 东航掌门人来华东师大上思政课
-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来校调研
- 华东师大举行长三角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党建研讨会
- 华东师大召开机关换届动员大会
- 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库尔班江·赛买提来校作报告
-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爱德华一行到访华东师大
-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 钱旭红应邀出席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医学与健康研究院
- 华东师大举办“高云杯”首届集成电路创新设计大赛
- “百名摄影师聚焦上海”高校巡展第五站在校开幕
- “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东西部红烛游学上海站课程结束
- 洛杉矶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陈肃一行来访
- 华东师大与普陀区聚力推动区校融合发展
- 华东师大成立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 获“分众”千万资助
- 国际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 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书记例会暨行政工作会议召开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获评“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
新闻公告
- 华东师大第二十八届本科教学与教学管理研讨会召开 08-31
- 陈铁迪访问华东师大,共话两校合作,实践终身教育 08-27
- 华东师大沉浸式“大课堂”, 行走天地间 ! 08-27
- 九三学社华东师范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 08-26
- “长江口北支现状与未来”高级专家研讨会在校召开 08-24
- 华东师大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演练 08-24
高考招生
- 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