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财经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财经学院 > 新闻公告 >

【榜样力量之志愿服务】记我校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王钟

2020-08-06 0 新闻公告 来源:大连财经学院新闻网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是王钟,大连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4级的一名学生,更是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现任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团支部书记。大学四年曾任校团委常务副书记兼学生会主席,创办了校足球爱好者协会,曾荣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2016年对他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年暑假,他报名参加我校社团组织的支教队,来到了四川省凉山州德石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和对口帮扶。在那一个月里,他看到了太多20多年来从未见到过的场景。在那里,他见到孩子们习惯地端着一碗米饭兑着凉水坐在地上就是一顿午饭;见到了两岁半的孩子熟练地提着砍刀帮父母剥核桃;见到了因为受过重伤导致十八岁才读小学五年级的男生与八十多岁的奶奶在这样一所土房里相依为命;见到了孩子家里的木门上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希望明天会更好”,太多触动人心的画面不一而足。支教结束后他有些内疚,内疚一个月的时间太短,没能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什么。2018年,王钟迎来了他的大学毕业,身边的同学、朋友不是考了研,就是奔向北上广谋了一份好工作。而他顶着巨大的压力,放弃了一线城市大企业的就业机会,怀着对支教时认识的那群孩子们的牵挂,和对四川这片土地的眷恋,带着我校建校以来从未有过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忐忑,毅然决然地报名了西部计划,来到了四川。


来到服务单位以后,遇到的困难远比他想象得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不能顺畅地沟通,工作也就无从开展。东北话和四川差异巨大,但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于是他努力去和当地人交流,学习四川话,从“干啥啊”到“zua哈子”,从“没毛病”到“莫来头”,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实现了和当地人顺畅交流。工作中,本以为凭借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工作起来并不会特别难,但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怎样才能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怎样才能在社会建设领域积极引导青年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怎样才能做好雪中送炭、凝聚人心提升服务青少年实效?各种难题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里,他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向单位的前辈学习,向典型的成功案例学习,并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敬畏组织,敬畏人民。在大家的帮助下,他负责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青年大学习绵阳市游仙区参学比长期稳居全省前五名,全市第一名;两年里,共组织开展公益类志愿服务活动44次,服务受众2万余人,为第六届中国国际科技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会议志愿服务16次;2019-2020年度西部计划项目办考核全省排名13名,全市第1名;2019年他组建的游仙区七彩假期志愿团队获得全省“优秀志愿团队”称号;这两年里,还成功在游仙区建设“童乐园”项目基地2个,“童伴之家”项目基地4个,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3期,涉及点位11个,各类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累计开展活动130余期,服务留守儿童5000余人次;带领游仙企业赴各大高校开展招聘活动12次;开展大型青年交友联谊活动3次,帮助近30对单身青年成功配对。同时,他个人也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游仙区优秀志愿者、游仙区疫情防控优秀青年志愿者,并获得绵阳市优秀志愿者提名。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西部计划不仅为大学生搭建起了为人民服务的桥梁,也为他们搭建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添砖加瓦的舞台。他常说道:舞台就在脚下,未来将由自己书写,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以只争朝夕的昂扬状态投入新时代党的事业之中,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榜样力量之志愿服务】记我校2018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王钟

相关推荐

学校老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