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发表我校在导电聚合物复合水凝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刘天西教授带领的纳米复合与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yopolymerization enables anisotropic polyanilinehybrid hydrogels with superelasticity and highly deformation-tolerant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论文。论文提出了冷冻聚合新策略构筑了耐复杂形变导电聚合物复合水凝胶材料,基于该导电聚合物复合水凝胶的超级电容器具有超高的可拉伸、可压缩、可弯曲性能,在复杂形变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容量保持率。该论文通讯作者为刘天西教授和张超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生李乐。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柔性耐形变储能器件的研究成为热点和前沿领域。可穿戴耐形变超级电容器的制备依赖于获得合适的柔性电极。如何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且使其具备耐复杂形变的优异力学性能是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导电聚合物以其易于制备、价格低廉、高比容量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然而,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普遍存在抗形变能力不足、循环寿命差等瓶颈问题,难以满足新型柔性耐形变超级电容器的迫切要求。
鉴于此,刘天西团队提出了冷冻聚合新策略实现了苯胺单体在冷冻条件下的原位聚合反应,一步实现了聚乙烯醇蜂窝状凝胶网络和聚苯胺三维凝胶网络的纳米复合和高效界面作用,获得了高强高韧的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水凝胶材料。如图所示,冷冻聚合策略利用溶解有苯胺单体和引发剂分子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单向冷冻技术以冰为模板将聚乙烯醇组装成蜂窝孔结构,再经过苯胺单体的冷冻聚合过程得到了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水凝胶。该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经过多次300%拉伸应变、60%压缩应变和全弯曲过程,均可轻易回复至初始形状,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耐复杂形变能力。冷冻聚合策略在构建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水凝胶微观结构调控上颇具特色,该复合水凝胶由取向结构聚乙烯醇微孔道和三维连续的聚苯胺纳米骨架构成。三维连续的聚苯胺纳米骨架为电子传导提供了快速通道,而取向结构聚乙烯醇微孔道和聚苯胺纳米骨架所构成的双连续凝胶网络结构显著改善了电解液的离子扩散动力学过程。基于该聚乙烯醇-聚苯胺复合水凝胶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具有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在复杂形变条件下仍可维持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的大力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3959-9
视频: 摄影: 撰写:张超 信息员:星禧 编辑:孙庆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自然?通讯》发表我校在导电聚合物复合水凝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我校代表参加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并作主旨报告
- 《应用催化B:环境》发表我校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 学校召开外事工作会议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
- 我校举行教师座谈会 共话成长规划 共谋改革发展
- 磁约束核聚变进展和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走进"遵理"讲堂
- “从匠心精神到红船精神”—— 记2019级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本科生参观调研活动
- 我校5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2020年东华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举行
- 学校举办“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沙龙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沈波教授连续第6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 磁约束核聚变进展和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走进"遵理"讲堂
- ?2019可持续时尚研讨周在校举办??
- 学校专题研究部署2020年就业工作 强调要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细化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
- 上海海事大学一行来校交流调研
- 上海设计之都十周年主题活动东华活动周进行中
- 第九届全国大气压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携手红色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展在校开展
- 化工生物学院吴宏伟课题组在新型自由基发光体系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 纺织学院举行“十四五”发展规划座谈会
- 东华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线启动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