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七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成果汇报暨结业典礼举行
12月2日,我校第七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恋恋布依”成果汇报暨结业典礼在延安路校区逸夫楼表演厅举行。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副处长葛永铭,贵州省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范国铃,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吴晶,韩国传统文化大学教授沈莲玉,非遗研修班教师代表和合作企业代表参加典礼。
吴晶对各位学员顺利完成本次培训并结业表示祝贺,对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贵州省文旅厅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我校作为非遗传统文化研培计划的首批定点培训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采用“三合一”互学模式,实现传统刺绣的传承与创新。非遗培训成果频繁亮相国内外时尚舞台,真正做到了让中国传统刺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非遗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教师专注刺绣设计,学科精准对接贵州非遗刺绣,显示出更强的专业性,“研”与“培”取得了双丰收。
葛永铭代表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向我校表示感谢。他表示非遗的传承要靠年轻人,年轻一代应该有基本的文化自觉,传承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传统文化想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增强包容能力,让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进入老百姓的生活,进一步激活创新。
范国铃表示这一个月的研修充满收获,老师们精心授课,促进贵州服饰和刺绣的发展与传承。传承人应该坚守工匠精神,拓宽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激发创造管理能力,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沈莲玉祝贺传承人们圆满结业,通过大家的坚持和努力,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学员代表王伟鲜谈到,通过学习如何将民族元素灵活应用到设计中,让更多人走近刺绣传统技艺,在创新中传承。企业代表许烟文表示通过商业转化平台,学员们制作的蜡染手提包,刺绣的项链、胸针、耳环等作品受到了大众喜爱,向更多人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已初步达到了商业巡展的目的。
随后的动态展演是非遗学员、我校学生和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学生共同设计的服装作品,作品风格各异,既有传统刺绣等东方元素,体现了近年来我校对非遗传承人刺绣研修培训的成果,穿插了前卫、嬉皮的西方元素,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刺绣与流行元素的碰撞精彩纷呈。
(动态秀现场)
结业典礼上,吴晶、葛永铭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范国铃以及培训班的老师为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静态展现场)
本次研修班对如何传承和创新刺绣技艺进行了深入思考,将中国时尚观点和设计思想融入非遗创新设计,以现代设计手法诠释民族文化。非遗研培工作对学校艺术学科发展和艺术人才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学校将坚持“研”“培”结合的方法,在课程和教学方面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带头作用,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视频: 摄影: 黄晓昭撰写:张芸 崔馨文 信息员:张芸 编辑:孙庆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第七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成果汇报暨结业典礼举行
相关推荐
- 理学院举行2020-2021学年征兵动员大会
-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直接3D打印重塑循环利用 游正伟教授团队在电子弹性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 学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期刊中心赴人文学院调研《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设
- 我校研究团队在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 我校材料学科青年学者交流会近日召开
- 使命必达!东华团队吹响战“疫”助攻集结号
- 2020年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大学生双创训练营线上举办
- 我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游正伟教授团队在可穿戴纳米能源领域取得新进展
- 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光电系师生赴上海光源、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参观学习
- 《应用催化B-环境》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电催化CO2还原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 欢迎你,新东华人!
- 第四届“欧倍尔杯”高分子材料实验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实验技能大赛邀请赛举行
-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纳米纤维异质结的界面设计及高效电催化室温固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20年学术年会
- 《上海宣传通讯》刊发我校教授王治东署名文章《积极打造教师爱讲学生爱听的金课》
- 我校校友许仰东做客“我的东华我的家”系列周周讲
- 教工合唱团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高校教师合唱展演活动
- 长宁区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方静燕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 投身强军梦想 书写无悔青春 我校欢送23名学子进军营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