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纳米纤维异质结的界面设计及高效电催化室温固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俞建勇院士及丁彬研究员带领的纳米纤维研究团队在纳米纤维异质结的界面设计及高效电催化室温固氮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碳纳米镀CoS@TiO2纳米纤维膜:界面工程化异质结实现高效电催化固氮”(Carbon-Nanoplated CoS@TiO2 Nanofibrous Membrane: An Interface-Engineered Heterojunction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DOI: 10.1002/anie.201908415)为题,发表在化学领域的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刘一涛研究员,通讯作者为丁彬研究员。
合成氨工业关系到人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它奠定了现代化肥、医药、橡胶、树脂、染料等化工产业的基础,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合成氨工业依赖高温高压(350-550°C,150-350atm)进行反应,其能耗占世界年均能源总消耗的1-2%,二氧化碳的排放占世界年均温室气体总排放的1.5%,能耗高、污染大。从环境和经济的角度来说,探索绿色、安全、能耗低的电催化室温固氮新途径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然而现有电催化剂的界面载流子迁移率低,因此催化活性差、法拉第效率低,为电催化室温固氮的实际应用设置了障碍。
面向这一挑战,研究团队通过界面工程策略构筑了一种新型的碳纳米镀CoS@TiO2纳米纤维异质结。通过配位驱动的外延生长,CoS纳米片与TiO2纳米纤维在界面处发生紧密耦合,有利于两者间载流子的快速传输,从而显著提升界面反应动力学。与惰性基体如石墨烯不同,TiO2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活性基体可以参与到电催化反应中形成协同效应。通过碳纳米镀进一步提升CoS@TiO2纳米纤维异质结的电导率及结构稳定性,从而构筑出高效的自支撑电催化剂。所制备的碳纳米镀CoS@TiO2纳米纤维异质结具有优异的氨产率(8.09×10–10mols–1cm–2)和法拉第效率(28.6%),为开发高效的室温固氮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纺织面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地建设项目的大力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nie.201912733
视频: 摄影: 撰写:刘一涛 信息员:曹谦芝 编辑:李盈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我校研究团队在纳米纤维异质结的界面设计及高效电催化室温固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上一篇: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一行来访
- 下一篇:《锦绣中国》课程再启“双声道”
相关推荐
- 外语学院第十届Woven华文节开幕
- 我校学子在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活动中再夺佳绩
- 东华大学尚乎数码艺术时尚创意基金签约成立
- 我校获“上海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称号
- 我校研究生在第四届全国应用统计案例大赛中斩获五项大奖
- 青春抗“疫”爱国力行,东华大学以“抗‘疫’云宣讲”推进朋辈爱国主义教育
- 同心聚首 共启新程 化工生物学院校友会成立
- 我校获“上海市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称号
- 副校长李炜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并讲授专题党课
- 《东华大学报》刊载评论文章《迎着风雨向前进》
- 我校教工合唱团获上海教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三等奖
- 学校举行国家安全教育日暨党史教育主题活动
- 2020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成功立项
- 信息学院开展学习贯彻教育部《教卫(2021)34号)》文件交流会
- 长宁区副区长钟晓敏一行来校调研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
- 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上肢力量干预市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我校开班
- 我校学生在第十三届“卡西欧杯”中国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演讲辩论大赛获奖
- 《东华大学报》刊发评论文章《以奋进之姿定义2020》
- 我校游正伟团队在生物电子用弹性体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 路远情更长,致全体海外师生的家书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