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报》刊发评论文章《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东华——写在“十四五”开局之际》
日前,学校召开十一届教代会十九届工代会二次会议,听取、讨论和表决通过了《东华大学“十四五”规划纲要(审议稿)》。历史交汇形成新的起点,伟大事业呼唤再起新征程。
盘梳过去五年,我们振臂撸袖,满怀自己的笃定情愫,用实干苦干留下一串串积功兴业的足迹,然而若以“比学赶超”为标尺,当下的我们仍处于序章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奔腾而至,画好落实“十四五”规划工笔画,不仅应因时因势审题,更应顺时顺势应变。新的关头,我们应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和规律,抓住“以学科建设为统领”这一主线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以国家正在推动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为契机,提高目标向高处攀,锚定目标与强者争,扬长避短同先进比,盯住“堵点”“痛点”“弱点”发力,敢于打破常规,完善治理结构,激活人才价值,破解改革“深水区”的矛盾,进一步打造特色鲜明、服务产业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学科群,同时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东华的发展,不只需要“好不好”的判断、“能不能”的探寻,更需要“好好干”的行动。“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是东华人应有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属性:自然人和社会人。作为一个负重任的人,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相益其群”。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我们都是东华人,东华是我们休戚相关的共同体。我们每个人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总有些同频共振的命运关联。“社会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不能放弃对肌体健康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做一个“谏言者”,更要做一名建设者,不沉溺于“小自我”、醉心于“小欢喜”,让个人“小我”与东华“大我”相融与共、同向同行。如果我们每个人心怀“我是东华人”的自豪感、秉持“东华有我”的责任感,不置身事外,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让自己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我们就能创造更多辉煌的“东华故事”。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向新发展格局和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既要有“稳”的定力,更要有“进”的决心,以超常的思路、超凡的决策、超强的干劲推进“奋进东华”建设。河入峡谷,风过隘口,正是紧要之时。大有可为的时代,呼唤我们秉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迎着困难上,在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助力东华走好未来五年的“关键一程”、实现“关键一跃”。
万里鞍马犹未歇,今天战鼓又催征。新的发展方位,新的奋斗目标,挑战虽艰,希望尤盛,当我们所有人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东华!
(文章刊载于《东华大学报》第476期)
视频: 摄影: 撰写:华平信息员:高坤编辑:孙庆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东华大学报》刊发评论文章《握指成拳,时与势就在东华——写在“十四五”开局之际》
相关推荐
- 奋进@2020 | 科技战疫:东华“国家队”打出硬核组合拳
-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吴长江一行来访
- 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换届大会召开 我校多位教师当选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 学校成立钱宝钧学院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机械工程、纺织工程、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我校研究团队在摩擦电纤维和纺织品领域取得新进展
- 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系列党史学习宣讲进附校活动
-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校友会成立
- 化工生物学院吴宏伟课题组在新型自由基发光体系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东华附校第五批云南盐津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启动
- 东华“防疫”和“发展”统筹抓,我们在积极行动!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 校党委中心组赴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学校举行2021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277家用人单位提供万余岗位 近1000名毕业生现场参与应聘
- 《自然通讯》报道材料学院江莞课题组在柔性可穿戴热电器件的最新进展
- 主题教育 | “追梦新时代·奋斗新青年”我校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开展主题共建
- 学贯中西 赢在未来——理学院举行2+2及海外游学项目介绍说明会
- 校领导带队赴上海华虹集团调研
- 我校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我校调研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