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大学 | 那一枚红校徽
大学毕业分配时,我是突然接到校方的通知留校的。人的命运,有时是在一瞬间被改写的。
在我21岁这样年轻的时光,能戴上这枚代表重点大学教师的红校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一种至高的荣耀。
许仰东(东华大学84届机械系校友)留校工作期间旧照
记得上班的第一天,有个学生家长来办公室,说找“许老师”。我想了一下办公室的老师里,没有姓许的。直到我问他全名,才知这个家长找的是我。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我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当初报考这个全国唯一的纺织重点大学,是受农村“衣食住行”中衣为天下先、饥荒饿不死手艺人的传统观念影响。我一直想毕业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里,去经济的最前沿发挥作用。毕业分配时,我填了不少志愿,最后被一纸通知留校,而且,是直接管毕业班,总觉得使命光荣,责任艰巨。
灯光下的老校门
那是一个师生人人都会习惯戴校徽的年代。白色代表本科生、黄色代表研究生、红色代表老师。
那个年代整个中国到处弥漫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气息。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这个农村的孩子,对一无所知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在我眼里,老师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系主任在我毕业留校时,非常郑重地找我谈心。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戴上了这枚红校徽,记得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 这是份量很重的嘱托。
我知道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高校,急需把优秀的大学生补充进年轻的师资队伍,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大学是知识赋能的前沿阵地。戴上这枚红校徽,兴奋与不安交织着。兴奋的是作为许家第一个大学老师,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不安的是要成为合格的老师,我需要补充的文化太多太多。
我带两个班近80个大四学生,他们中不少比我还年长一些,再过一年,他们也将面临全国统一的毕业分配。
许仰东留校工作时期的照片(左一)
我负责着他们所有人毕业分配的“生杀大权”。 第一次戴着“中国纺织大学”的红校徽走进阶梯教室的讲台,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我们与今天的中国”。我讲述了过去在农村的生活,贫穷背后的愚昧。说起了千年难遇的改革开放,我们这一代将要去改变一个全新的世界。
与其说是授课,还不如说是自勉。
我想起了高中班主任的话:“老师是一棵树,一直守候在这里;你们是树上的鸟,会飞向远方”。
许仰东今年来校作报告 并与学弟学妹们交流
一尺讲台,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代表着知识殿堂的神圣。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时代里,每一个戴着红校徽站在大学讲台上的老师,都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樑之才的重任。
李商隐有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感谢人生有这段老师的特别经历,这么多年,我一直把这枚红校徽珍藏着。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会安慰我:在我内心动摇的时候,它会鼓励我……
(作者系我校84届机械系毕业生,担任东华大学澳大利亚新西兰校友会名誉会长)
视频: 摄影: 撰写:许仰东信息员:朱一超编辑:朱一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和我的大学 | 那一枚红校徽
相关推荐
- 校长俞建勇为陈人哲先生庆祝百岁生日
- 下一代纤维 让生活更美好 第九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在校召开
- 党委书记刘承功调研学校图书出版和期刊建设工作
- 2020海峡两岸暨港澳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青年科学家学术会议举行
- 学校第十一批校内“双向”挂职工作日前启动 31名青年骨干参与挂职锻炼
- “春满华阳 武夷印象”设创大赛正式开启
- 管理学院举行2021校友新年论坛
- 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在阳离子型含磷树状大分子用于肿瘤基因治疗上取得新进展
- 我校召开学习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会议
- 投身强军梦想 书写无悔青春 我校欢送23名学子进军营
- 致公党东华大学委员会品牌项目“侨海讲坛”启动 首讲在松江校区举行
- 学校举行纪念“一二·九”“黄河丝路情,海上中国梦”主题晚会
- 你在前线奋战,我再后方坚守——两位逆行者家属的抗疫记
- 2019香港桑麻奖日前揭晓 我校师生获多项奖励
-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2020年度国际咨询及合作研讨会
- 第九届全国大气压等离子体及其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2019年上海市智慧医疗与大数据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校举办
- 聚焦前沿 注重交叉 研讨深入——第三届软物质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校召开
- 校侨联代表参加上海市第十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并获奖
- 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科技周活动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