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2020 | 筑牢战“疫”之盾,潜心教书育人 ——记“全国纺织行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
今天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对抗疫英雄进行表彰。而在我们东华校园里,有一位教授在大“疫”面前主动担当,用科研筑牢战“疫”之盾,参与民用口罩国家标准制定,科普科学防疫知识,在上海高校中快速吹响了科研抗疫的“集结号”。
在三尺讲台二十余载,他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上不断开拓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非织造材料行业的人才。
他就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今年还获评“全国纺织行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开展的2020年“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科研攻关,解防疫技术燃眉之急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口罩、防护服、隔离服等防控物资告急,难题如何破?如何帮助大家科学使用口罩?在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快速吹响了助攻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集结号。
疫情发生初期,口罩一度成为短缺资源,企业生产供给跟不上。靳向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内积极主动联系了40余家全国口罩、防护服非织造布制造企业,请求他们尽快提前复工恢复生产,以满足各方对防护口罩、防护材料的迫切需要。同时,团队成员还广泛发动东华大学非织校友会向社会捐赠8000只口罩和60件防护服等防护物资。
其实早在17年前,SARS阴霾刚过,面对我国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团队带头人靳向煜就默默给自己立下了“科研军令状”——对此类材料的结构设计、产业化生产工艺等集中攻关。10多年间,该团队先后开发出熔喷超细纤维滤料、医用防护口罩、手术服和防护服、定向导流医用材料、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可冲散卫生护理材料、复合导流层材料等系列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及制品,对于长效熔喷改性驻极、SMS复合成固结、高效节能水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已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并推广应用。
为了近一步缓解口罩短缺的难题,靳老师还协助上海护理佳实业公司研究分析口罩防病毒的关键材料——熔喷材料的特性及使用工艺,重新设定了关键工艺参数。在校企联合攻关下,公司在10多天内完成了设备技术改造、产品测试改进等工作,改造出三条口罩垫片流水线,目前的生产速度已达400片/分钟。双方还在对婴幼儿口罩的结构、功能和标准进行优化,以期为开学后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防护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与口罩“国标”制定、编撰专业书籍,捍卫抗疫之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让大众知晓如何“科学防护”尤为重要。及时发声,专业科普,并为生产企业提供专业指导,靳向煜教授团队在行动。
疫情期间,口罩需求剧增,出现了民用口罩企业采标乱、市场监管难、消费者无从辨别等新问题。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起草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制止这一乱象提供了权威参考。东华大学是参与标准制定的唯一高校成员,靳向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从此,民用卫生口罩生产有了“国标”,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市场监管带来依据,也为消费者选用提供了更可靠、便利的参考。
在这一标准基础上,5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委)正式发布《儿童口罩技术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了适用于6至14岁儿童用口罩的基本要求、外观质量和测试方法等,儿童口罩不再是成人的缩小版。
在加紧科研攻关的同时,靳向煜还带领团队忙碌在科普宣传一线,在新华社、解放日报、科学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发声20余次,为大众解答口罩医卫防护问题,普及防护知识,为防疫科普建言献策。靳老师带领团队成员编写了30万字的《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一书。该书内容贴近工程技术的同时注重实际应用,可供医务人员、抗疫人员、普通民众及非织造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对医疗机构和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防护用品及材料性能、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研发方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战疫之盾:带您走进个人防护非织造材料》封面)
潜心教书育人,科研反哺教学
二十多年来,靳老师始终致力于非织造材料人才培养,在本科教学一线潜心耕耘,主讲《非织造工艺理论》《土工合成材料技术及应用》等课程,学生评教屡获“优秀”。他主编的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非织造学》(第一版至第三版)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主编的纺织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非织造学实验教程》荣获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优秀教材奖。他先后培养国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120多名,积极探索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名学生、多篇论文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优秀论文。在历届全国大学生非织造专业产品设计大赛中,其培养的学生摘得多个奖项。他身体力行投入后疫情时代的课程思政改革,鼓励青年教师把科技“战疫”故事写入教案,用心打造有温度、有创新的“金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一言一行。
黄晨是靳向煜老师团队里的一名青年教师,从学生时代跟随靳老师学习到毕业留校工作,成为非织造团队的青年骨干成员,他说:“靳老师对纺织行业的热情以及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国正在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这条路上离不开像靳老师这样潜心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的纺织人!”
“我在大三时选修了非织造专业课,靳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丰富的指导经验,开阔了我的学术视野,课上生动有趣的例子将知识点讲得深入浅出,课后靳老师还会带领我们去相关企业实地考察学习,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得懂更学得透!”2016级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石艺涵说。
靳向煜说,“科研反哺教学”是创新大学教育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克服教学和科研分立状态,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相互支撑的关系。2005年以来,靳向煜先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从产学研用的专家到国家与家庭的守卫者,靳向煜在服务国计民生中践行着一位教育者科技报国、科研育人的拳拳初心。作为一名老党员,靳老师说,面对疫情,在这场和时间赛跑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是守卫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教育者,这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视频: 摄影: 图片由靳向煜教授团队提供撰写:朱一超信息员:朱一超编辑:孙庆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奋进@2020 | 筑牢战“疫”之盾,潜心教书育人 ——记“全国纺织行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
相关推荐
- 第四届“欧倍尔杯”高分子材料实验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分子材料实验技能大赛邀请赛举行
- 奋进@2020 | 坚守初心 当好纺织教改服务的“勤务兵”——记纺织学院徐广标教授
- 学校召开十届纪委第三十六次全体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东华研究团队在巨型分子自组装领域取得新进展
- 第九届国际先进玻璃研讨会在校召开
- 2020“关爱未来”可持续时尚作品展暨国际学术周开幕
- 我校主导制定的GB/T 38010.3-2021《眼镜架和太阳镜电子目录与识别 第3部分:技术信息》等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发布
- 携手共建,同心跨越 化工生物学院党委与东华附校党总支联建联育实事工程全面启动
- 投身强军梦想 书写无悔青春 我校欢送23名学子进军营
- 300余名东华附校学生走进东华大学 零距离感受科学魅力
- 我校学生在2019年上海市模拟求职大赛中获奖
- 盐津县委书记杨仕翰一行来校调研
- 俞建勇赴东华附校调研座谈
- 我校在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再获佳绩
- 吸波纤维打造隐身织物、原创版画成为高级定制——第三届东华大学研究生“经纬”创意大赛圆满落幕
- 环境科学系首届“青年论坛”开幕 “溶盐于水”成为大家对课程思政的共识
- 我校3个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 “喜迎建党百年 乐享创意美食”创意美食厨艺竞赛暨菜品展示美食文化活动举行
- 2020年度东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网络复试工作进行
- 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一行赴云南昭通盐津县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公告
- 庆国庆 迎校庆,21个非遗娃欢聚东华 10-07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召开2022年春季征兵动员大会 10-07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第二十次年会顺利举行 09-29
-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校友会成立 09-26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副局长郭佳一行来校调研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