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正义:争议解决数字时代新定义 法大数字正义与在线争议解决论坛成功举办
11月3日下午,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信息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数字正义与在线争议解决论坛”在法大学院路校区成功举办,该场论坛也是“2019中国仲裁周”系列活动之中国政法大学专场。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处处长石海,北京互联网法院庭长赵长新,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等数十家国内与香港仲裁机构代表,与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电子证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会。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出席论坛,并与仲裁处处长石海分别致辞。论坛由仲裁研究院秘书长兼副院长姜丽丽和法治信息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净分别主持。法制日报社、金律良言等媒体参会报道。
时建中对参会嘉宾和爆满的会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祝贺!他表示,数字正义是我们时代最具挑战性的题目。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的经济活动,构成我们时代纠纷解决的主要对象。数字经济是以信息作为主要核心要素,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动力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直接导致人们的行为被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平台化。法律关系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经济行为以数据的方式存储,线上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些数字化的纠纷对仲裁机构和法院提出三方面的挑战,即纠纷解决结果更公正,正义实现更便捷、正义实现过程更透明。中国政法大学和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建立的法治信息管理学院能够培养同时具备法律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具备数字化能力的仲裁机构和在线纠纷解决平台,大有可为。
随后,石海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对于纠纷解决,特别是仲裁行业的发展,也面临能否拥抱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跟上时代脉搏的问题。近五六年来中国仲裁逐步在探索在线仲裁业务,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仲裁制度 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中,专门有对发展互联网仲裁的相关意见,研究和发展“互联网+仲裁”即是明确提出的23项具体任务之一。石海强调,发展在线仲裁作为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重要内容,也是仲裁法修订的重要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圆桌论坛阶段,与会嘉宾对“数字正义”的社会需求基础、法律人工智能的实现方案以及相关问题的法理探讨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互,回应了论坛的三个议题:数字正义之基:数字时代的纠纷及其解决需求;数字正义之路:在线争议解决(ODR)的法律人工智能之路;以及数字正义之论:在线争议解决(ODR)法理问题探讨。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兼法治信息管理学院联席院长许建峰在发言中从三个层次剖析了智慧法院的建设工作:在网络建设方面,互联网法院近年来案件量快速增长、技术能力也飞速发展;在司法公开方面,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文书数量已经超过7000万;在探索创新方面,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移动微法院目前已经完成试点,将在全国法院系统进行推广,旨在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一站式移动诉讼服务体系。
北京互联网法院庭长赵长新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实践,其中包括第一、互联网法院全流程一站式纠纷解决模式;第二、互联网法院专门对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当事人所创造的智慧服务体系;第三、互联网法院在区块链技术方面做出的尝试。此外,他还分享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用区块链实现执行“一键立案”的成功案例。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多元争议解决处副处长崔新民首先介绍了线上域名争议解决体制的框架结构,并且分享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从2009年制定国内第一部网上仲裁规则至今,在互联网仲裁领域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波分享了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线上线下相结合解决纠纷机制的创新经验,她指出,即将发布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网上仲裁规则与仲裁研究院支持研发的仲裁云平台2.0系统相匹配,有四大亮点:一是明确网上仲裁概念,克服过渡期滞后性;二是设置快速程序专章,凸显网上仲裁高效性;三是明确电子证据认定,连通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四是允许程序转换,保障线上线下仲裁程序转换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编审寇丽向大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关于线上争议解决收费、网上送达、网上仲裁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建宝从司法角度,对最高院关于互联网纠纷解决出台规定中的一些困惑进行了介绍,包括电子数据存证、以法院主导的电子数据区块链平台、司法鉴定机构、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等。
中国电子认证服务产业联盟秘书长刘权介绍了区块链等电子数据存证技术手段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也提出了电子数据在被司法采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阻碍和问题,主要包括审判人员、裁决人员对于电子数据存证手段的认识程度和水平。
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副运营总监蔡伟平首先介绍了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并分享了在线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在纠纷解决程序衔接方面的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周蔚介绍了仲裁云平台2.0版的整体设计和三大优势。鉴于当前在线仲裁和在线法院的技术标准和衔接流程尚未统一,在线仲裁裁决到司法审查阶段面临要转为线下审查的尴尬,这是在线争议解决下一步必然要“打通”的问题,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也将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法律顾问卜祥瑞从金融行业发展的视角分析提出,当前银行业存有大量争议亟待解决,他认为,仲裁机构在提供在线争议解决方面应对注重合法化、规划化以及通用化,当前各家仲裁机构各自的在线仲裁平台建设水平相差较大,这对金融用户也是风险,仲裁界应对考虑通过共享共建的方式实现在线仲裁的规范统一发展,仲裁研究院支持研发的2.0版仲裁云平台是个非常好的尝试,可以为行业提供标准和规则的支持,有助于帮助金融客户实现数字正义。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庆华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到来,平台大数据技术应用在更好的实现人们所期望之公平正义目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包括数字鸿沟的产生、社会偏见的强化和无眠劳动的形成。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高薇介绍了众包网上争议解决的理念,并从群体智慧如何解决网络争议的角度,对淘宝大众评审机制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进行了论述。
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副秘书长薛童就我们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做了多维度探讨。包括人工智能辅助裁判、“第四方”程序参与者的应用、大数据预防纠纷等方面。
西南政法大学《现代法学》专职副主编董彦斌对第三单元嘉宾的发言予以了高度的评价。他将本次论坛的讨论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认为数字时代使司法正义减负,善恶之分实际对人类自律的要求更高。人不自律的话,数字时代就不是明天,而是一场巨大意外。
编辑/胡阳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数字正义:争议解决数字时代新定义 法大数字正义与在线争议解决论坛成功举办
相关推荐
- 国际法学院党委与研究生院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 我校成功举办东城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宪法主题培训活动
-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周开让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 马皑教授荣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
- 记七十载砥砺奋进,做新时代融媒体强者 ——第八届首都大学生记者基本功大赛在我校举办
- 法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聆听华夏之声,书写汉字之美——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在罗马尼亚举办“汉字之美”讲座
- 我校与海南大学举行对口支援与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 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60期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83讲
- “国际法大讲堂”英文系列讲座第34期举行
- 政管学院第一届“立格”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圆满落幕
- 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暨“双一流”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服务国家与社会治理 建设法大高端智库——我校召开学校智库工作会议
-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2020届毕业生辅导员就业工作培训视频会
- 法律硕士学院党委召开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
- 打造中国国际私法典 助力我国涉外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国际私法法典(学会建议稿)编纂工作会议在钦州成功召开
- 首届教育质量评价研讨会暨法学教育质量联盟成立大会在我校举办
- 昌平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施宝仓一行调研指导中国政法大学征兵工作
- 我院朱利江教授参加第八届亚洲宪法论坛并发言
新闻公告
-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一行来校商议合作事宜 10-28
- 外国语学院组织“金秋长走健康行”活动 10-28
- 第五届“立格外语学院联盟峰会”举行 10-27
- 我校研究生骨干先锋岗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仪式举办 10-27
- 我校共建巴巴多斯孔院举办诗歌主题文化俱乐部活动 10-27
高考招生
-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国防定向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