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祝东力副院长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谈转型时代的人文精神
2019年10月31日,我校名家论坛第236讲在学院路校区科研楼B209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祝东力老师主讲,题目为“转型时代的人文精神”。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卢燕娟老师担任主持人,中文系金莉莉、徐文贵、韩达、谢丹凌等几位老师,以及哲学系美学专业研究生、部分中文系本科生参加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中,祝东力老师首先为大家明确了转型时代、社会转型与人文精神的含义。转型时代,即是指转型成为这个时代的整体特征。祝老师强调,中国的社会转型正是在保持、延续了党的领导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完成的社会转型。接着,祝老师从人文精神的英文译词Humanism入手,分析了其不同含义。Humanism译为中文有三种译法,其一为“人道主义”,是一种视他人为同类所应采取的基本态度,特别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其二为“人本主义”,是一种哲学世界观,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人是至高无上的;其三为“人文主义”,主要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是与当时神学相对而谈的,有与“神”相对的“世俗”的含义。
随后,祝东力老师详细分析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改革,与随之产生的学术思想转型。80年代改革开放的同时,兴起了人道主义思潮;而随着90年代第二次市场化改革为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1993年至1995年,人文知识分子开始呼唤人文精神。祝老师详细分析了转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情况,并借此明确,这两个时期学术思想界所提倡的Humanism完全是不同的指向,分别是人道主义与人文精神。在此基础上,祝老师指出,人文精神的实质即是面对市场和物欲的挤压,知识分子要求恢复人的精神性。这种精神性即是由知识分子所从事的高雅文化,特别是文学,作为精神的标志和载体。
最后,祝东力老师从人文精神的实质,引申到人文科学的概念和起源。人文科学的根源正是中世纪提出的“自由七艺”,这个概念一直可以延续到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中所提倡的通识教育。
祝东力老师精彩的讲座之后,在座的同学也就讲座内容与祝老师进行了交流。最后,主持人卢燕娟老师再次对祝老师的精彩讲论和解答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编辑/王安琪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艺术研究院祝东力副院长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谈转型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
- 副校长冯世勇带队赴昌平区教委汇报沟通中国政法大学疫情防控工作
- ?特殊的送行——我校开展2020届毕业生行李打包寄送(存)工作
- 马怀德校长2020年校庆致辞
- “云译”?“云游”——国际教育学院“泛语言沙龙”系列活动完美收官
- 中国政法大学召开2020年春季学期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工作动员部署会
- 法律硕士学院午间系列沙龙第二十五期顺利举行
- 校长马怀德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1次校长办公会
- 中国政法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公开信
- 党委书记胡明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第8次党委常委会
- 巴巴多斯孔院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
- 蓟门法思法律硕士读书会(七)——探索当代法律体系
- 校长马怀德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第21次校长办公会
- 党委书记胡明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第30次党委常委会
- 我校成功举办第七期“学工讲坛”
- 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法官来访
- 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8周年暨优秀校友表彰大会举行
- 我校召开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总结会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编制工作部署会
- 国内合作处(基金会)党支部组织开展第二次集中学习
- 国际法学院“国际法大讲堂”中文系列讲座第102期举办
- “法大学子对话青年检察人”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在线举行
新闻公告
-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一行来校商议合作事宜 10-28
- 外国语学院组织“金秋长走健康行”活动 10-28
- 第五届“立格外语学院联盟峰会”举行 10-27
- 我校研究生骨干先锋岗志愿服务团队成立仪式举办 10-27
- 我校共建巴巴多斯孔院举办诗歌主题文化俱乐部活动 10-27
高考招生
-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国防定向生招生简章 08-05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