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政法大学 > 新闻公告 >

《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开展

2020-09-04 0 新闻公告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网

(记者 魏泽筠)9月4日上午,《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开展仪式在北京永定河文化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由中国政法大学与永定河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法律出版社、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协办。参加开展式的嘉宾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李雪梅、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何苗,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豹、法律出版社社长助理张宇东,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青华伟、副局长刘德才,永定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广林、北京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高博达等,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律史学研究员的部分师生也一同参加。开展式由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谭勇主持。

李雪梅介绍说,展览从水利文物的视角出发,展出唐宋金元水利碑拓10件,明代16件,清代58件,民国8件,其中涉及永定河流域的碑刻约占三分之一,不少展品系首次公开亮相。通过专业的解读,我们将长期被人忽视的水利碑刻赋与生机;也意在通过展览,唤醒沉睡的水利文物、法制文物,唤醒人们对永定河流域文化和民生的关注。正是大家的长期合作及共同付出,才促成了以今天的展览为代表的一系列成果。期待未来大家为永定河流域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振兴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何苗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法大学将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法治文化作为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以李雪梅教授等为代表的师生团队历经十余年的潜心钻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大精神,守护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本次展览是法大与首都文博部门携手共建文化育人活动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法大服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融入首都文化中心建设的一次成功尝试。她期望以本次合作为起点,进一步加强合作,让更多师生参与到永定河流域文化研究和首都文化建设中来。

张宇东代表法律出版社对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表示,法律出版社与中国政法大学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战略合作,希望双方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方面进一步拓展,尝试创新,未来继续以出版工作推动古籍文献研究工作的普及。

郭豹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展示了水利碑刻研究的精粹成果。作为“碑石课堂”的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愿意和中国政法大学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做好石刻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展览分为润土泽民、治河永定、德感山川、有章可循、解纷确权五个版块,共展出自唐代以来涉及黄河、长江、大运河及永定河流域的水利碑刻拓片92件,江河流域地图长卷6件,水利文献6组,总计展品104件(组),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探究中国古代水利和法制互动的平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传统农业社会从根本而言就是水利社会。利济生民,历来是有作为的政府及官员的责任和担当。古代刻载有明确年代与权利义务关系的水案碑、渠规碑、示禁碑等,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水利制度的见证。将这些坐标点串联起来,可以展现人与自然、官与民的依存互动。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治河永定、大川安澜一直是农业社会的理想,也是艰难的挑战。永定河流域保存有大量的水利碑石,他们既是水利文献的载体,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水利文物,是流域文化的宝贵财富。

水利碑刻是研究流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窗口,以本次展览为起点,下一步将对永定河流域碑刻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和研究,并推动跨区县、跨省市的流域文化研究全面协作,助力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本次开幕式还设有传拓体验环节,现场观众踊跃参与,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及互动性,达到了以展览普及知识,提升兴趣的目的。

据悉,本次展览将一直延续到10月10日。

编辑/陈韵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利济生民:水利碑刻拓片展》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开展

标签